06版:先锋周刊·铸剑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构建全链条无死角廉政防线
· 构建五个维度的检察工作评价体系
· 河北固安:“青蓝工程”培育检察生力军
· 黑龙江龙江:“育雁”模式释放强大动能
· 河南新县: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方队
· 深圳盐田:以全周期培养体系破局
· 洛阳涧西:群众满意度倒逼作风转变
· 图片新闻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5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南新县: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方队
刘立新 胡传仁 刘华

  本报讯(记者刘立新 通讯员胡传仁 刘华)河南省新县检察院的会议室里,10余名青年干警正围坐桌前交流“故意伤害案证据链分析”。这是新县检察院“周五青年沙龙”的景象,也是这个小院打破“人少事多”困局的生动缩影。

  “我院有一个部门要对接市检察院6个部门,在这样的压力下,每个干警都要成为行走的‘法律百科全书’。”该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郑建国道出小院的生存法则。面对人少业务覆盖广的现实挑战,该院以“人人都当人才培养”理念,探索出一条青年干警从“专业尖兵”向“多面能手”转变的成长路径。

  在众多培养举措中,“导师帮带制”成为新人融入检察事业的“快速通道”。一对一的言传身教,让青年干警在实战中快速掌握办案核心技能,迅速适应基层检察工作节奏。

  比“传帮带”更具突破性的,是该院将青年干警推向攻坚克难的最前沿。今年初,一支以青年干警为主的办案团队依法介入一起横跨五省、涉案金额达800余万元的生产、销售假药案。从引导侦查到公诉,青年干警在复杂案情中磨砺本领,该案最终成为河南省检察机关经济犯罪案件庭审观摩范本,见证着“实战练兵”的显著成效。

  “人才培养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育,而是要构建闭环生态。”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史少敏介绍,该院创新打造“内培外引—学用转化—激励赋能”完整链条,对内依托“四融课堂”“案例解剖会”等特色平台,将法律理论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对外引进跨领域专家,并通过实地调查、跨部门联办等实战场景,让青年干警在“学中干、干中学”,积累“全科办案”能力,推动知识向能力高效转化。

  激励机制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该院先后解决25人次职务职级晋升,用看得见的成长通道积极回应干警期待;通过改造健身房、值班室等硬件设施,让“努力有回报、成长有保障”的承诺落地有声。这些务实举措如同一双双无形的推手,持续激发着青年干警的内生动力。

  从暮色中的青年沙龙到跨省大案的庭审现场,从导师手把手地教导到自主破局的担当,新县检察院用创新机制为基层小院注入了无限活力。这支扎根大别山的检察队伍,正以“一专多能”的人才方阵,在守护司法公正的道路上绽放出别样光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