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检察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红旗渠险情解除,检察官放心了
· 水患严重的龙安河成为整治样板
· 清除“垃圾半岛” 共享生态画卷
·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张效廉决定逮捕
· 签署工作方案加强执法司法联动协作
· 发布实施意见推动检调衔接
· 休渔期联合普法
· 以“赶考”的清醒与坚定全面履行法定职责
· 于法周延 于事简便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5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红旗渠险情解除,检察官放心了
刘立新 李小恬

  本报讯(记者刘立新 通讯员李小恬)近日,河南省林州市合涧镇某村村民张建国蹲在田埂上,轻抚正在抽穗的麦苗,眼角的皱纹里盛满笑意。

  “老乡,现在渠道通水还顺畅吗?够不够浇地用?”新修复的渠堤上,几名检察官正在仔细检查渠石缝隙。看到老张,林州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李朝峰走上前询问。

  “中!总算解决大问题了!”老张直起身,指着汩汩流淌的渠水说,“之前渠道垮塌那会儿,眼瞅着麦苗打蔫儿,大伙急得嘴上起泡。现在修好了,返青水浇得透,估摸着亩产能提高不少。”

  今年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太行山腰凿出的一条“生命渠”。站在历经风雨的渠岸上,李朝峰向记者介绍了检察机关以法治之力守护红旗渠的司法实践。

  2023年2月,林州市检察院在红旗渠协作保护机制信息互通平台上接连收到这样几条紧急线索:“沿太行高速施工导致渠体受损”“红英分干渠4处渠段出现严重坍塌”。

  “我们赶到现场实地调查时,发现被毁渠段碎石遍地、渠水断流。”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朝峰历历在目。他介绍,渠道附近的3个乡镇23个行政村约有1.5万亩的农田靠红旗渠水灌溉,如果渠道不修复,这些农田以后只能“望天收”。

  初步调查后,林州市检察院办案人员随即组织相关部门、文物保护专家进行实地调查。同时,运用“业务+技术”内部协同一体履职,技术部门通过无人机航拍进行现场勘查,并调取涉案地区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昼夜比对,精确算出红旗渠红英南北分干渠4处渠段受损总长度为387米。

  为尽可能突破办案阻力,该院同步向安阳市检察院提请办案指导。两级检察机关联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及水利专家进行线上研讨论证。与会专家一致认定:红旗渠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仍在发挥关键作用的水利命脉,必须立即修复受损渠段。林州市检察院依法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

  通过持续跟踪监督,截至目前,受损渠段已完成标准化修复,恢复通水功能。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