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怡廷 通讯员马骄 陈银磊)“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如同投向创新者的‘暗箭’,直接影响科技创新积极性,需以法治利刃清除‘杂草’,让创新种子在法治沃野上破土而出。”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荆门分公司电气维修特级技师付胜利在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检察院调研,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把脉”。
在电气维修技术岗位深耕二十余载,付胜利切身感受到核心技术与创新成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付胜利结合地方实际和调研情况提出关于惩防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建议。他提到,近年来全国创新高地涌现大量高新技术企业,产生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产业。但知识产权恶意诉讼时有发生,导致企业陷入困境,严重打击创新者信心。
付胜利在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荆门市检察机关通过构建专班化协同治理机制,创新全链条法律监督模式,创新构建“三位一体”虚假诉讼治理体系,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司法保障。在办理“陈某某虚假诉讼案”时,检察机关联合行政部门精准打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犯罪活动,并通过再审检察建议,监督法院撤销涉及412万元资金的虚假民事调解书,斩断黑恶势力侵蚀企业利益的链条。
“检察机关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既强化精准监督又推动源头治理。荆门高新区·掇刀区入选湖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园区,正是司法工作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成果。”付胜利对荆门市检察机关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相关做法表示肯定,建议检察机关加强综合履职,以实现对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精准打击和对创新企业的全面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