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娜代表在细纱车间查看粗纱上是否有疵点。
黄云娜代表(中)与工友们一起交流如何维护劳动权益。
黄云娜代表(左)与工友交流粗纱包头操作技巧。
陕西省检察院检察官来到西安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征求黄云娜代表(中)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建议。
黄云娜代表(右三)实地了解陕西省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职工黄云娜一直以来都很关注黄河流域的发展,并多次建言献策。4月25日,她受邀参加检察机关服务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对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职能、以法治之力守护母亲河的务实举措印象深刻。
提起黄云娜,纺织条线的工作人员都十分熟悉。1分钟48个机下打结!只见她手指抚过飞速运转的织布机,行云流水般丝滑。黄云娜的这项绝技响当当,在业界十分有名。
1998年,16岁的黄云娜初中毕业后成了一名纺织女工,并逐渐在工作中崭露头角,成长为业务尖兵,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中国棉纺织行业“传承大工匠”等荣誉。
“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履职尽责,奉献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穿梭在轰鸣的织布机间,黄云娜一边处理断头故障,一边向值车工示范操作要领。在她看来,产品的质量就是工人的饭碗,多一分认真,产量和收入就多一分保障。面对年轻技工,她将机后接头技术分解成可量化的操作模块,手把手传授诀窍。如今的智能化设备解放了人力,但人才仍是行业长青的根本。
“法治是保障行业发展的基石,依法办事是法治社会的核心,增强法治意识是每个公民的责任。”黄云娜的笔记本上工整记录着学习法律知识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透着她对工作和生活的思考。
从晨光初露到暮色渐沉,黄云娜完成了一天的工作,走入熙熙攘攘的人群。“既要传递基层心声,也要架好政策落地的桥梁。”黄云娜将纺织机的韵律转化为履职为民的铿锵足音。
(本报记者郝雪 闫昭 通讯员周杨夏愚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