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绿海·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凯风自南吹 黄鸟载好音
· “鱼鳖虽多,船网不可一财而成”
· 1500年前家暴案的“世纪审判”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4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凯风自南吹 黄鸟载好音
靳小倡

  1925年,闻一多从国外学成归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子之歌》。诗歌以拟人的手法,将中国当时被列强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和大连)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表达了孩子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是儿子对母亲的倾诉和愧疚。诗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3000多年前的《诗经·邶风·凯风》,同样表达的是七个儿子对母亲的愧疚:“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晛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3000多年前的这首“七子之歌”,产自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地。“慈母手中线”是一首歌,“儿行千里母担忧”是一首歌,“倚门伫立盼子归”也是一首歌,“凯风吹尽棘成薪”更是一首歌。《凯风》真实而细腻地写出了在母亲的照护下酸枣树长大的过程,或者说七个孩子长大的过程。“凯风”具有人子思母孝亲的特定含义。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棘,酸枣树。心,酸枣树上的纤小尖刺。温馨的风从南方吹来,吹拂在酸枣树那稚嫩而纤小的刺上,将我们带到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自然风光中。夭,初生草木柔弱的样子,喻人生之初。夭夭,茁壮茂盛的样子。“母氏劬劳”,直接点明儿女的成长是母亲操劳的结果。酸枣树上的小嫩芽,在“凯风”的吹拂下开出朵朵黄色的小花,在春风中摇曳,一点点生长,就像惹人爱怜的孩子,在母亲的倾情哺养下健康成长。这句诗是从养儿艰难的层面上,开始讲母恩难报。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心”长成“薪”,成材了,长成了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明代钟惺《评点诗经》中说:“棘心、棘薪,易一字而意各入妙。用笔之工若此。”酸枣树长大了,孩子也成人了。圣善,指母亲贤惠持家,照顾子女,品德圣美。然而,最令母亲心痛的,是长大的酸枣树不能回报三春晖,长大的孩子不能回报母亲的恩情。“母氏圣善,我无令人。”我却不能回报母爱,没能长成栋梁之材,而是成了如荆条般供人做饭的柴火。此番自责,让3000多年来的后人在“七子”的痛苦中反思。朱熹《诗集传》曰:“以圣善称其母,而自谓无令人。其自责也深矣。”

  棘心成了棘薪,让我想起“画荻教子”的故事。《宋史·欧阳修传》记载:“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无钱读书。母郑氏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一笔一画地教儿子写字。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爰,何处。寒泉,卫地水名,冬夏常冷。浚,卫国地名。浚地的寒泉默默地流淌,不分昼夜地滋润着一方地一方人,正如劬劳的母亲,默默地养育着“七子”。此语后来演变为成语“寒泉之思”,说的就是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七个儿子,共有一个天下最好的母亲,但他们除了给母亲带来劬劳,又能给母亲带来什么?

  最后一节,由寒泉转向树上的鸟。“晛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晛睆,音为xiàn huǎn,犹拟声词“间关”,清和婉转的鸟鸣声。《琵琶行》有“间关莺语花底滑”。小小黄雀,在柳树上鸣叫,悠扬动听,这是在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鸟儿尚能用甜美的歌声来宽慰母亲,身为人子,却不能如此。“有子七人,莫慰母心”,令人想起清朝黄景仁的《别老母》:“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游子要去河梁谋生,风雪夜里离开老母,养儿有什么用?“此时有子不如无”成了天下游子愧对母亲的代名词,这种深重的悔恨,正是《凯风》诗意的传承与生发。

  诗人面对天地自然,平视枣树,俯视寒泉,仰视黄鸟。视线所及,引发对母亲的爱。朱熹《诗集传》曰,“言寒泉在浚之下,犹能有所滋益于浚,而有子七人反不能事母,而使母至于劳苦”“言黄鸟犹能好其音以悦人,而我七子独不能慰悦母心”“其自责也深矣”。

  《凯风》是诗人自怨自艾之诗,恨自己身为人子,尽孝无能。诗中母亲的形象是伟大的,是不惜劬劳的圣善之母。全篇没有一句对母亲的怨辞,有的只是对自己的怨恨。林清玄说,母爱就像电灯泡的钨丝,没有她,人生就不亮,人性就无光辉。做一根钨丝图什么?做一束寸草又能报几许?清人蒋士铨的《岁暮到家》给出了标准答案:“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不敢说自己在外有多辛苦,但恐母亲听了难受。

  关于母爱的诗词歌赋,以《凯风》为滥觞,其诗意影响了30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后世常以“凯风”“寒泉”代表母爱。汉乐府《长歌行》的“凯风吹长棘”“黄鸟鸣相追”,牵动着游子的强烈思情。苏轼的《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有一句“凯风吹尽棘成薪”,意思是说好友胡完夫能正直立朝,是其母周夫人教子有方的结果。王冕的《墨萱图》有诗句“南风吹其心”“慈母倚门情”,描述的是慈祥的母亲倚门盼子归。《毛诗序》评论说:“《凯风》,美孝子也。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母心,而成其志尔。”赞美孝子,提倡孝心,是对母爱最大的回报。

  关于《凯风》的主旨,有多种说法。孔子说:“温柔敦厚,诗教也。”邶国乃殷地,商纣王之子武庚的封邑,后并于卫。当时的邶国,风俗不淳,故有《凯风》之诗,希望用慈孝来对抗盛行的歪风邪气,用诗歌来教化人民。

  《凯风》是《诗经》中少有的描写母子之情的名篇,感人至深。清代刘沅评论说:“悱恻哀鸣,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希望为人子者,常怀凯风寒泉之思,感念沐恩,常回家看看。“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醒。”略尽孝子之礼,让父母安度晚年,不再有“皋鱼三失”之叹,不再有“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悲。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