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先锋周刊·初心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姚怡:用办案诠释“专精特新”
· 朱同:抽丝剥茧解码真相
· 林亮:办理一案追回1.3亿元
· 普法·保护知识产权
· 广告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4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姚怡:用办案诠释“专精特新”
周晶晶 代琪

  

  

  

   今年4月22日,姚怡(中)深入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主题普法,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姚检察官,我们公司获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了!世界知识产权日快到了,请您一定再来给我们讲讲课!”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检察院知识产权专业办案组的电话响起,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的受害企业负责人激动地向检察官姚怡报喜。

  “恭喜你们,太不容易了,有时间我一定去。”放下电话,姚怡打开电脑,在该案的专属文档中记下了这一特殊的日子。

  “专精特新”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企业,这一名词在姚怡办理的知识产权案件中经常被提及。14年的办案历程,让这一专有名词渐渐成了对她个人特质的最好注脚。

  干一行钻一行

  2011年,姚怡研究生毕业后考入江岸区检察院,因所学专业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她被分入了知识产权专业办案组。

  起初办理的案件单一,较少涉及技术层面。2015年,一起和“技术”挂钩的案件进入团队视野:某电子公司3名前员工涉嫌非法仿制该公司核心产品,然后以创办的公司名义对外销售仿制产品牟利。

  公安机关的侦查方向是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办案组受邀介入后,经对在案证据进行研判,认为该案的被侵权对象是计算机软件,姚怡从侵权属性出发,提出应以涉嫌侵犯著作权罪作为办案方向。

  针对该案犯罪嫌疑人提出的产品软件版本不同,以及定损时应扣减硬件设备价值的问题,姚怡从著作权角度分析,该产品的升级版本是对前一版本的修改或完善,双方存在著作权的延续或包含关系,而硬件脱离了该软件无法使用,更无法实现营利目的,因此对硬件设备的价值不应扣减。在严密逻辑关系和耐心释法说理下,3人表示认罪悔罪,该案取得良好办案效果。

  “我觉得姚怡的专业性不仅来自她所学专业,更源于她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神。”该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局副局长郝硕坦言。郝硕曾和姚怡共事过一段时间。2018年,姚怡到该院政工部门轮岗,初来乍到的她被千头万绪的干部档案资料和表格弄得焦头烂额。于是,她利用晚上及周末时间潜下心来熟悉、整理资料,采取一人一档方式建立干部成长档案,方便为人事决策提供参考。这些工作方法,随后又被她带到了办案部门。姚怡的电脑里,每年的重点工作、专项工作、重大案件都有专门文件夹,从方案、研讨会记录到经验总结,她一一整理存档。“养成良好工作习惯,对提升工作效率很有帮助。”姚怡表示。

  工作不止在案头

  “姚检察官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放过任何细节,不要漏掉任何环节。”该院知识产权检察部检察官助理罗玉冰说。

  2022年初,公安机关将一起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移送该院。姚怡审查卷宗时敏锐地注意到,杨某在经营的烟酒店和出租屋内均存放了大量假冒白酒。相关证人称,有时会听到该出租屋内有酒瓶碰撞声。“他是仅参与了销售假酒,还是这些假酒就是其制作的?”

  针对杨某是否存在制假行为,姚怡仔细查看执法视频,从中发现有2秒的空瓶散落镜头,空瓶旁有疑似制作假酒的工具。为探寻案件真相,姚怡依法履行自行补充侦查权,深入扣押现场调查,发现了存放在角落里的铆钉枪、压盖机等制假工具。针对新发现的证据,姚怡及时提审杨某,在扎实的证据面前,杨某承认了制假的事实。最终,法院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杨某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

  姚怡的精细不仅体现在某个办案环节,还体现在对案件方方面面的把控中。在办理一起侵犯著作权案时,3名犯罪嫌疑人通过登录远程服务器进入正规视频网站,然后利用技术手段解析下载影视剧作品,并将这些作品上传到自己创办的网站上,通过免费提供观看侵权视听作品,吸引用户点击网站广告链接的方式获取利润。2023年7月,江岸区检察院以3人涉嫌侵犯著作权罪向法院提起公诉。

  但办案并未止步于此。姚怡在办案中发现,一些广告商疏于对广告刊登途径的实质性审查,以及行政监管部门监管缺位是该案发生的间接原因。同年11月,该院分别向广告商和行政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要求企业加强经营监管、监管部门加强行业监管。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单位积极整改落实,共同填补了互联网“灰色地带”的监管漏洞。

  近年来,姚怡和同事探索出了一套企业“一站式”保护模式——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办案回访等方式,积极帮助企业排查知识产权保护漏洞,促进其依法规范经营。如在办理上述某电子公司核心产品被侵权案后,姚怡持续跟踪回访,帮助该企业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方案、不断调整其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后来,该企业市场占有份额大幅提升,很快在新三板上市。

  “知识产权检察工作远不止在案头,我想通过更多个案办理推动企业发展,同时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姚怡说。

  在破难闯关中成长

  深耕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多年后,姚怡获得“2022年度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称号,并入选首批全国检察机关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库。即便如此,她仍然觉得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有点“难”,对她来说还有很大探索空间。“这个难度不在于法律层面,而在于专业技术层面,特别是一些商业秘密大多和行业里的高新、核心技术相关,理解和认定难度都比较大。”姚怡表示。

  2021年,在办理一起侵犯商业秘密案时,2名被害公司销售人员与技术人员离职后,成立新公司并推出相似测试仪产品,致使被害公司市场份额大幅萎缩。该院受案后,犯罪嫌疑人一直辩称没有窃取原公司技术,而是通过自行破译市场上同类产品的芯片后研发生产出了目前的产品。

  “我们引导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注册的新公司既没有研发资金支出,也没有研发团队,由此可以印证他们的谎言。但要形成完整证据链还得从技术本身着手。”姚怡大胆创新,邀请技术调查官加入协助办案。专业的鉴定意见显示,涉案技术秘密信息和被害公司技术秘密信息具有同一性,法院审理后采纳了检察机关的指控意见和量刑建议。

  “我办这个案子时就在想,武汉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我们可以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借助‘外脑’智慧来提升办案质效。”姚怡说。2022年6月,在江岸区检察院推动下,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的88名专家受聘成为该市检察机关的技术调查官,技术方向涵盖机械、电学、通信、化学、光电、材料、外观设计等领域。

  “我有时觉得自己和这些企业一样,只有努力突破局限不停创新,才能拥有不断成长的机会。”姚怡坦言。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