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简洁 通讯员谢济帆)“我想申请民事诉讼监督,需要哪些材料?”近日,在北京市平谷区检察院检察服务大厅,排队等候咨询的王先生发现服务窗口前设立了“AI大数据法律咨询平台”,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王先生向平台发起了对话,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立案条件、证据清单和同类案例参考。
“平台内置智能对话系统,可以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快速识别群众需求。”据该院检察服务大厅窗口检察官介绍,当群众说出“立案监督”“申请民事监督”等关键词时,平台便会自动匹配法律依据并引导至对应处理程序及时间期限,方便群众进一步明晰所涉案件类别、法律依据及程序要求。
原来,针对来访群众普遍反映的“法律程序难懂、材料反复跑、诉求预期模糊”等问题,平谷区检察院于今年3月18日创新推出了“AI大数据法律咨询平台”。该平台可实时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答网”等公开数据库。输入案情时,系统自动推送近三年全国同类案件的裁判规则、监督结果,为群众提供辅助信息。群众还可以通过平台跳转至最高检12309检察服务中心官网或微信小程序,一键提交信访材料。通过将DeepSeek引入到该平台上,该院将“AI大数据法律咨询平台”打造成一站式智能法律助手,让群众“进门有方向、办事有指引、结果有预判”。
“您的情况与最高人民法院第24号指导案例相似,建议重点补充合同履行证据。”在系统上查阅类案数据库后,王先生当场按照指引用手机上传材料,完成了法律监督申请预登记。
检察服务大厅窗口的检察官告诉记者,来访群众如果使用“AI大数据法律咨询平台”初步咨询后还有疑问,可得到现场检察人员面对面的答疑解惑和法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