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23日电(记者张羽)“依法加大财产刑适用力度,让犯罪分子不能从犯罪中获利,剥夺其再犯罪能力。”4月23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以高质效知识产权检察履职 服务高水平科技创新”主题新闻发布会,在谈及检察机关如何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时,最高人民检察院经济犯罪检察厅(知识产权检察厅)副厅长刘太宗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
据了解,检察机关立足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和诉讼监督职责,加强涉企知识产权保护,守护企业创新动能。2024年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9452件20817人,人数同比上升17.4%。
检察机关依法加大财产刑的适用,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形成有力震慑。例如,北京市检察机关办理的邵某某等18人制作、销售盗版儿童图书案,非法经营数额总计5000余万元,检察机关以侵犯著作权罪提起公诉,被告人均被判处刑罚,其中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1500万元。
刘太宗透露,2025年知识产权检察厅将继续做优刑事检察职能,积极参与检察机关“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工作,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加强对跨区域案件的统筹指导,准确把握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针对司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最高检会同最高法研究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加大刑事打击力度,明确相关法律适用和证据证明标准,将于4月24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