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数字检察·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着力构建具有检察特色的大模型应用生态
· 刑事检察监督效能提升重在因地制宜
· 立足超大城市实际,构建数智“办案+监督+管理”格局
· 数字模型建用从“盆景”向“风景”转变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4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数字模型建用从“盆景”向“风景”转变
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陈明

  

  

  

   陕西省西安市检察院数字检察办案团队研讨司法救助法律监督模型构建和应用情况。 李嫣/摄

  在数字检察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陕西省西安市检察机关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目标,将法律监督模型建用作为破题关键,通过构建模型“研发—应用—迭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在精准发现问题、高效解决问题、系统预防问题上持续发力,推动数字模型从“盆景”向“风景”转变,为法律监督提质增效注入持续动能。

  一、锚定需求导向,构建模型研发三源机制

  坚持办案溯源,从典型案例中提炼监督规则。我院坚持“业务需求主导模型研发、实战实效检验模型价值”原则,积极部署建模平台,对近三年办理的案件进行数据挖掘,发现57个共性监督点,在此基础上建用模型,2024年应用相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实现了两级院检察业务的全覆盖。

  坚持治理问源,从社会诉求中捕捉监督点。我院联合西安市数据局建立12345政务服务与12309检察服务融合联动机制,推进“线下进综治中心、线上进城乡社区”,积极拓展检察触角,对接12345政务平台,建立“群众诉求—数据分析—模型构建”转化机制。西安市检察机关12309检察服务与社会治理融合中心运行以来,通过平台数据筛查涉检工单5万余条,建设社会治理类模型8个,促进7起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坚持技术探源,从科技前沿中寻找监督路径。我院与科研院校合作建成大数据研究中心,共同制定数据需求清单并开展模型研发,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AI图像识别等技术,研发秦岭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智能监测模型,通过影像比对,发现秦岭违建线索21条,推动恢复生态面积2200余亩。

  二、强化实战检验,构建模型应用三维评估

  从质量维度出发,强化数据匹配度评估。我院制定《数字检察跨部门“高质效办好每一件案件”协同工作办法》,设置数据完整性、时效性、准确性3类12项指标,落实业务需求月征集、模型研发专班响应、应用成效季度通报机制。如在知识产权保护模型中,整合企业核心技术数据、专利申报数据、侵权诉讼数据等6类数据源。

  从数量维度出发,强化线索转化评估。我院建立利用模型筛查线索成效评估机制,在“小切口、深挖掘”思路指引下,建立“类案特征库”,通过标注2000余个线索要素,让监督模型具备自主进化能力。我们自主研发37个监督模型,办理案件1156件,西安市2个区县检察院分别获评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优胜提名、模型应用优胜提名检察院。

  从效能维度出发,强化社会贡献度评估。我院将数字模型应用社会治理的贡献度纳入高质效办案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医疗养老金、食品药品安全、再生资源回收等领域问题线索53条,通过办案推动相关问题解决,依托数字模型赋能监督的社会效能进一步凸显。

  三、创新协同机制,构建模型推广生态体系

  打造数据共享共同体。我院主动争取西安市委支持,推进与相关政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其他行业部门的工作配合,与西安市数据局共享数据通道,逐步构建以内部数据为基础、政法数据为补充、行政执法数据为拓展、互联网数据为延伸,涵盖“四大检察”的“监督模型数据池”,为构建高质量监督模型提供丰富数据资源。

  打造技术协作共同体。为提升模型实战效能,我院推行“检察官+技术官”双主导模式,技术部门派驻专员嵌入检察业务团队,在食药、知识产权等领域组建8个专业化团队。技术人员参与模型指标设计,检察官将办案经验转化为算法逻辑,实现“业务需求清单化、清单要素数据化、数据应用模型化”。

  打造治理联动共同体。我院建立“模型应用—检察建议—部门整改—效果反馈”闭环机制,主动对接社会工作、行政执法、金融监管等12个部门,促推治理取得实效。我院通过应用涉未成年人校园周边安全、场所违规接待未成年人等法律监督模型,发现酒吧违规接待未成年人线索107条,在办案基础上推动文化执法部门开展“护苗行动”。

  四、着眼长远发展,构建模型迭代长效机制

  加强人才培养机制。我院按照“保基础、创特色、借外力、挖潜力”的思路,选拔42名业务骨干组建数字模型研发专班,与合作院校联合开设大数据法律监督研修班,增强干警理论与实践融合素能。

  加强组织保障机制。我院坚持数字办案组、技术支撑组、督导评估组统筹推进,建立会商、信息收集及线索管理、一体化办案、典型案例培育、人才培育等八项机制,并将数字模型研发经费纳入年度预算,设立数字模型研发专项资金池,在科学评估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强化平台升级和技术研发,保障数字模型迭代需求。

  加强标准建设机制。我院细化法律监督模型建设规范,明确模型研发、测试、应用等5个环节标准,落实业务需求月征集、数字模型研发专班响应、应用成效季度通报机制,建立数字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动态评估数字模型应用效能。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