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版:数字检察·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着力构建具有检察特色的大模型应用生态
· 刑事检察监督效能提升重在因地制宜
· 立足超大城市实际,构建数智“办案+监督+管理”格局
· 数字模型建用从“盆景”向“风景”转变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4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刑事检察监督效能提升重在因地制宜
符洪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对检察机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基层检察机关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确定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进行创造性落实,才能在发展变革中把握历史主动。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牢牢把握“因地制宜”这一行动指南,通过数字检察高质量发展实践驱动刑事检察监督创新引领力、发展自信力、精准治罪力的“三力”提升。

  深化既有机制,提升创新引领力。数字赋能监督提质增效作为全面深化检察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与检察履职传统方式、传统经验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找准切入点,对现有工作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改造,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加深对数字赋能监督的规律性认识,进而提升检察全要素生产率,这是检察机关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与逻辑使然。对此,该院结合自身机制建设特色,选取重点领域深耕细作。一是紧扣最高检关于数字模型场景体系化建设的新方向,依托派驻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检察机制,该院在共享公检两家既有数据基础上,探讨监督共性特征与既有数据要素的结合方式,研建刑事案件诉前侦查监督模型,将“小切口”数字模型升级为应用场景体系化的“大矩阵”数字模型,被最高检普通犯罪检察厅纳入全国重点推广的25个模型之一,获评北京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十佳模型。在海淀区,由区委政法委牵头会签系列文件,将该模型效能拓展至“专业政法队伍+大数据智能”领域,助推构建执法司法监督联合体。在全国,该模型在27省400余个检察院应用成案,带动了多地检察机关一体行使侦查监督职权,促推侦监协作机制进一步蓬勃发展。二是在全市率先进行“繁简分流”“48小时全流程结案速裁模式”等办案机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挖案件数据价值。该院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11类常见文书进行实体、数值、时间识别,实现对1.2万余份法律文书中130余项非结构化数据要素的自动提取应用,转化成为46万余条结构化数据,让数据不再“沉睡”,在把握犯罪规律、服务数字办案方面释放新动能。

  把握区情禀赋,增强发展自信力。因地制宜,就是要在立足本地实际的基础上形成差异化发展策略,防止千篇一律、盲目跟风。在落实推进数字检察战略中,既要不断增强检察供给体系与区域发展需求的适配性,更要敏锐把握区情禀赋,主动争取将原先分散、低效配置的区域优势资源统筹聚拢,形成与检察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区域资源供给关系,充分激发自身比较优势。对此,该院整合资源,立足海淀区科创氛围浓厚、数智资源丰沛的基础优势,推动区域资源与数字检察工作深度融合,带动刑事检察履职成效迭代升级。一是主动争取支持。该院主动融入海淀区推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区位大局,将数字检察、模型研建、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关键进展、问题卡点作为重大事项,主动向区委、区委政法委报告,争取充分重视及有力支持。该院加强与辖区内科研院所的数字检察战略合作,巩固对数字检察关键问题长期稳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机制。二是强化科技赋能。该院在建用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风险预警和管理监督模型过程中,应用聚类算法、统计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自主建模,初步实现风险测算自动化、数据和重点人员推送可视化等功能。在应用模型办理被告人舒某隔空猥亵案过程中,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舒某手机中多个社交软件数据检索分析,与涉案平台数据碰撞比对,结合人脸识别技术,追加认定犯罪事实20余起,顶格追究舒某刑事责任,该案获评北京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典型案例。

  立足主责主业,增强精准治罪力。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要求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分清矛盾主次,坚持从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谋划全局。要处理好传统治罪与数智革新之间“守”与“创”的辩证关系,其有效途径是将传统履职方式与数据思维统筹起来一体推进。对此,该院充分发挥刑事检察传统优势,立足高质效办案主责主业,选取具备数据画像基础、上下游链条式等特征的类案领域,通过数据归集碰撞批量发现违法犯罪线索。该院研发涉科创企业法律监督模型,针对性解决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链条上通信、推广、资金、信息等渠道类科创企业经营管理及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漏洞;建用偷盗燃气大数据监督模型,突破既往偷气行为难发现、数额难确定的卡点,在北京市追捕漏犯20人,涉案金额逾千万,该模型治罪规则被提炼总结为北京市检察机关类案办案工作指引;建用的虚开犯罪案件全链条打击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以中间人的资金流向作为切口,通过数据画像对上下游犯罪线索拉网打击,在海淀区发现44条追捕漏罪漏犯线索、百余家为实施虚开行为成立的空壳公司,该院将相关移送线索至公安、税务等部门,实现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全链条打击。

  (作者为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检察官)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