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据比对就能筛查出未成年人购买电动自行车、维修和改装电动摩托车信息,从而精准定位到相关人员,助力从源头上杜绝未成年人违规驾驶电动摩托车引发的风险隐患。”近日,我院在复盘并优化“数字驾驶舱”法律监督模型要素规则和模块设置时,参与研用该模型的办案检察官颇有心得地说道。
近年来,我院检察官在履职过程中发现有些未成年人存在违法驾驶、改装电动摩托车等情况,对未成年人自身安全和交通安全造成极大隐患。承办检察官在办理未成年人曹某盗窃电动摩托车案时查看道路监控,发现曹某盗窃并改装电动摩托车后以98公里的时速在城区“狂飙”,全程未佩戴头盔。在后续开展类案监督中,我们使用该模型抓取多起类似案件,其中多数的涉事车辆均经过非法改装。
我们意识到,要想从源头上掐断危险苗头,需进一步掌握电动车商家的售卖、维修和改装信息。为此,我们完善监督模型,增加“强制登记+动态预警”子模块。依托该子模块提取电动摩托车登记信息,分类整理销售、维修、改装电动摩托车等数据,进而确定重点监管范围和区域,进行风险登记预警。同时,系统会自动拦截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购买者,并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推送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处理。自该子模块上线运行以来,共抓取预警信息26条、查明70辆改装车、筛查出21家违规商户、制发检察建议6件、移送审查起诉案件11件。
与此同时,我们联合临清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向电动车销售商家发放宣传资料,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向商家普及电动摩托车登记入户法律知识,并与商家签订“禁止向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售卖电动摩托车”的承诺书。“实时上传销售登记信息,虽然比之前多了一道程序,但生意做得安心,孩子们也更安全了。”在回访时,摩托车销售门店工作人员频频向我们表示。
在办结案件的同时,我们进一步运用数字模型分析了学校分布、学生往返家校路线等数据,生成的学生往返家校图显示“校园周边公交的覆盖率不足40%”。我们分析认为,这是导致未成年人违规骑行现象高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查处案件只能治标,解决全市上万名走读学生往返家校的现实需求才是根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应该从“堵漏洞”转变到“疏需求”上来。在我院的推动下,16条“助学公交”有序上线,精准满足各校学生乘车需要,最大限度解决了学生乘车安全问题。
今年春季开学后的一天,我站在办公室窗前看向对面的学校,助学公交稳稳停靠,学生们有序排队上车……从个案办理到类案治理,从数据碰撞到系统重塑,实践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字检察就像是护航未成年人安全出行的“结界兽”,为他们铺就了健康成长的法治路。
(整理:卢金增 范毓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