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检察机关通过数据获取全周期闭环管理,推动数字赋能法律监督工作深入开展的积极探索,是全国检察机关深化实施数字检察战略的缩影和典型代表。
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逐步形成了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研发应用推动促进高质效办案的检察工作实践路径。在2024年最高检组织开展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活动中,全国检察机关通过模型应用发现监督线索35万余条,转化监督案件12万余件,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成为法律监督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各地检察机关以“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工作模式为根本遵循,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符合数字检察规律的工作机制,为数字检察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数字检察作为一项新兴工作,还面临一些堵点和突出问题,特别是作为大数据法律监督前提和基础的数据获取工作,不平衡、不均衡、难突破的现象尤为突出。司法实践中还存在诸如对检察内部数据的挖掘、整合、利用还不充分,外部数据获取缺少统筹、数据价值深度挖掘和持续利用意识不强等方面的问题。
牡丹江市检察机关在黑龙江省检察院指导和市院党组的统筹部署下,将融入和服务地方大局发展作为数字检察的根本导向和依托,多措并举形成了数据获取利用的特色路径,通过换位思考促成多赢共赢理念共识,促进数据获取建章立制;通过依法履职反哺大局,促进机制的深化、拓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自身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开展数据治理;以“数据匹配模型”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权责和流程制度共管,保障数据安全底线,促进数字检察行稳致远。数据获取的突破,成为盘活牡丹江市检察机关数字检察工作的关键一子,在2024年的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活动中,该市有2个基层院分获模型应用优胜检察院和优胜提名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强调,“法律监督应用模型是数字检察落地见效的重要体现和突破口”。数据则是模型应用的“源头活水”。要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破解数据获取难题是基础和关键。结合牡丹江市检察机关的经验,数据获取应当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检察工作置于地方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多层级、多途径开拓数据获取来源,同时辅以技术支撑、流程和安全管理等制度保障,形成数据获取、整合、利用、管理的全流程路径,为促进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场景体系化建设,充分释放大数据法律监督效能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