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民生周刊·实务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加大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监督力度 高质效办理民事执行监督案件
· 加强统筹指导 抓实专项监督
· 凝聚法检共识 实现有效监督
· 建立“三项机制” 强化法检协作
· 聚焦当事人实体权益落实高质效办案
· 打好数字赋能“组合拳” 助力消除执行痛点
· 在拓展监督线索来源上下功夫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4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拓展监督线索来源上下功夫
湖北省通城县人民检察院

  近年来,湖北省通城县检察院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与执行监督线索发现难等问题,多渠道拓展监督线索来源,共办理涉民事终本执行监督案件118件,其中类案监督48件,法院采纳检察建议并恢复执行后,推动执行款到位2084.4万元;移送涉嫌犯罪线索12件,13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民事终本执行监督质效显著提升。

  一、检法协作,建立机制“享”线索。为突破监督线索发现瓶颈,通城县检察院主动与县法院建立良性互动机制,打破信息壁垒。2022年1月,检法两院会签《关于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与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规定法院每季度向检察院通报执行未结及终本执行案件清单,包括案号、当事人信息、立结案日期、执行依据、终本执行理由等基本信息,并设立“两长”定期联系日、办案人员会商平台,将执行全流程纳入监督视野。通过该机制,法院累计移送执行案件信息600余件,检察机关从中发现监督线索160条,成案率达70%。例如,法院通报某当事人民间借贷纠纷系列案终本执行信息后,经审查发现其涉嫌“套路贷”虚假诉讼犯罪,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后,该当事人被追究刑事责任,相关11件民事虚假诉讼案件均获改判。

  二、内外联动,深挖群众诉求“找”线索。通城县检察院通过入驻县综治中心,实现综治信息与12309平台信息联动,实时获取涉执行信访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自2023年该联动机制运行以来,共收到各类线索115条,其中涉及违法终本执行监督线索53条,办理类案监督案件16件。例如,某当事人到12309窗口反映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存在恢复执行难问题,民事检察部门检察官参与接访并经调查核实,发现被执行人在诉讼及执行期间有转移财产的行为,且有营业收入,属于有可供执行财产的情形,遂监督法院恢复执行,并督促公安机关对被执行人以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立案侦查。最终,该案110万余元执行款全部执行到位。

  三、AI赋能,智能化筛查“推”线索。面对海量执行卷宗,通城县检察院自主研发“民事终本执行案件法律监督模型”,通过OCR图文识别技术提取电子卷宗中裁判文书、执行文书、财产信息等关键数据,解析形成案件信息、当事人信息、法律文书等各类数据库,再通过设置超期执行、执行措施违法、未穷尽财产调查措施等九个方面的监督规则,自动筛查、比对并推送线索。自2024年下半年该模型运行以来,共发现监督线索1230条,成案率超80%。该模型被推广至全市检察机关运行后,累计获取监督线索6011条,办理类案监督案件92件。该模型还可根据需求动态调整筛查范围,如针对相关专项活动,办理监督案件30件,督促执行款到位637.4万元。

  四、以案找案,“人”和“事”串并审查“联”线索。注重对个案监督点的梳理研判,举一反三,延伸审查同期同类案件,有效开展类案监督。同时,设置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和执行法官名单库,从同一当事人或同一执行法官的角度进行串并审查,寻找线索。例如,通城县检察院在办理胡某林申请执行监督案件中,法院以无财产可供执行为由终本执行,经调查发现该案的被执行人王某在被执行人员名单库中多次出现,将4件相关案件一并进行审查后,发现法院在分配被执行人财产时存在违法情形,遂向法院发出类案监督检察建议,胡某林获重新分配执行款7万余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