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检察机关以强化法检协作为切入点,加大对终本执行案件的监督力度,通过依法规范有效监督切实助推解决“执行难”。近年来,提出执行监督检察建议3392件,其中,对终本执行案件提出监督1364件,监督执行款到位1.22亿余元。
一、全面强化法检联动,推动执行和监督同向发力。一是破除“零和博弈”思维,健全法检协作机制。省检察院与省高级法院召开民事执行与法律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在联合印发的会议纪要中就完善常态化会商研判机制、联合调研等达成多项共识,指导市、县两级检察院与法院建立执行监督协作机制20余个。
二是联合开展专项活动,共同解决执行难题。今年,省检察院与省高级法院在全省部分市、县(区)联合部署“针对逃避执行加强检察监督与民事执行衔接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专项工作。目前,已获取法院终本执行案件台账13910条,筛查线索739条,发出检察建议29件,移送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线索2件。
三是加强案件会商研判,实现个案精准监督。202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与法院开展个案沟通1117件次,执行监督检察建议采纳率达99.00%。例如,省检察院在办理乐山某公司申请执行异议复议检察监督案中,经多次沟通,向省高级法院发出的省级层面首件涉终本执行监督检察建议,被法院采纳。
二、一体抓实“三个管理”,提升终本执行监督质效。一是开展质量评查,以评促改、以查促建。省检察院连续三年在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民事执行监督案件质量评查,系统分析终本执行监督等案件中存在的监督点位不全面、浅表监督案件占比较大等问题,推动由瑕疵类监督向深层次监督转变。全省检察机关办理的对当事人实体权利有较大影响的案件占比由2020年的34.58%提升到2024年的48.87%。
二是出台监督指引,强化执行全程监督。省检察院制定《民事执行检察全程监督案件审查要点办案手册(试行)》,针对19类执行实施行为和27类执行审查行为,细化240条“全链条”审查要点,切实规范终本执行监督工作。
三是数字赋能监督,拓宽监督线索渠道。全省检察机关就“不当终本”“隐匿财产线索”等类案问题研发大数据监督模型15个,推送涉终本执行监督线索7600余条。例如,省检察院牵头研发“企业利用体外循环规避执行法律监督模型”,发现、交办线索百余件。
三、深化协同共治融合,促进终本执行环节定分止争。一是构建“党委领导+检察协同”工作模式,融入执法司法监督体系。依托党委政法委牵头开展的民事执行专项检查,参与“违法终本执行”等突出问题整治。例如,在专项检查中,成都市两级检察院对3852件终本执行案件开展集中专项监督,发出检察建议254件,敦促9300余万元案款执行到位。
二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充分运用省检察院在全国首创的“和解五法”特色工作机制,2023年以来,法检联动引导终本案件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645件,执行款实际履行3440余万元。
三是维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彰显司法为民温度。202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办理执行监督申请人为贫困户、残疾人、农民工等特定群体的终本执行监督案件491件,督促执行款到位1370余万元。对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但申请人生活困难的,协调发放司法救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