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9日,十堰市郧阳区检察院检察官、郧阳区青龙泉学校法治副校长任洁为该校学生上法治课。
图①:2025年4月10日,在郧西县检察院检察开放日活动中,检察官和孩子们一起参与消防安全知识互动游戏。
图②:2024年5月10日,房县检察院在十堰市益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举办智慧家长课堂活动。
图③:2024年12月4日,十堰市张湾区检察院邀请浙江路小学师生走进检察院,开展模拟法庭活动。
“原来起哄围观也会伤人,知法才能更好地守法遵法。”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徐家沟小学报告厅里,小学生小茹对检察官说。3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丹江口市检察院“阳光未来·检丹爱”法治宣讲团带着法治卡片和案例手册走进校园。学生们围坐在检察官身边,就检察官抛出的“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这场持续3小时的法治课,是十堰市检察机关打造未成年人检察“阳光未来”品牌的生动注脚。
“我们突破传统司法惩戒的单一维度,构建预防、惩治、修复三维治理模式,多部门协同,最大限度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司法保护,为新时代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体系构建提供‘十堰方案’。”十堰市检察院检察长刘少军表示。
预防为先,筑牢成长堤坝
“以前放学总能看到一些学生骑着电动车在马路上狂飙,让人揪心。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校园周边交通井然有序。”今年2月10日,湖北省丹江口市检察院检察官走进某中学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李老师的反馈让检察官很是欣慰。
2023年8月19日凌晨,未成年人小杨无证驾驶无牌照摩托车载人上路,酿成交通事故。据小杨供述,案发前他曾多次骑行摩托车却从未被查处,身边也有不少同学朋友有类似行为。这一情况引起丹江口市检察院关注,该院对辖区校园周边交通情况展开持续调查,发现校园周边超标电动车聚集,驾驶者多为未成年人,且存在不戴头盔、违规载人甚至追逐竞驶等危险行为。
针对上述问题,丹江口市检察院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整改。相关部门对丹江口市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周边交通安全设施开展拉网式排查并逐项整改,查处未成年人驾驶电动车违法行为30余起,清理无牌照电动车、违规老年代步车60余辆。为推动阶段性整治举措“进化”为长效治理范式,实现“溯源治理+动态防控”,丹江口市检察院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交通安全主题法治进校园”活动,将真实案例改编成互动剧本,创新研发“角色代入式”普法,让青少年在沉浸体验中完成法治启蒙。
据了解,十堰市检察机关创新构建法治副校长“全周期履职机制”,全市131名检察官与337所中小学精准对接,将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司法经验转化为前端治理动能,并积极向人大、政协建言献策,做好代表意见、政协提案和检察建议相互转化工作,携手行政机关、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共筑保护未成年人成长堤坝。
基于对近五年涉未成年人案件的类型化分析,十堰市检察院创新研发“认知发展适配型”普法矩阵:针对小学阶段开发沉浸式法治剧场,以角色扮演释明校园欺凌法律边界;面向初中生创设互动型普法课堂,通过模拟听证会等形式具象化网络犯罪后果;为高中生定制思辨式法治课程,运用真实案例推演培养法律逻辑思维。“点单式”法治课使法治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建构,84%的受访学校反馈学生法治素养得到提升。
惩治为要,划清法律红线
“检察官阿姨,我错了,我真的不知道借电话卡会犯法。”在湖北省郧西县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室内,17岁的小刘低着头,声音哽咽。这个本该在学校安心读书的少年,因为轻信他人的“赚钱妙招”,将自己的电话卡有偿出借。这些电话卡被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小刘也因此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这孩子本质不坏,就是缺少正确的引导。”经过详实的社会调查,办案检察官发现小刘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对孩子疏于管教。缺少关爱和引导的小刘,逐渐被社会不良人员影响,产生“只要能赚钱就是有本事”的片面认知。考虑到小刘是初犯、偶犯,犯罪情节轻微且有悔罪表现,郧西县检察院依法对其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考验期为6个月。
这段考验期是小刘的“心灵重塑”之旅,检察官为他量身定制了帮教方案:每月定期谈心谈话,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安排他参加法治教育课,增强法治意识;联系学校老师帮他补习落下的功课;鼓励他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在奉献中找到人生价值。同时,针对小刘家庭监护缺失问题,检察机关向小刘的父母发出督促监护令,并联合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对涉罪未成年人,我们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十堰市检察院第七检察部主任介绍,“我们牵头民政、妇联等多部门出台《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协作配合意见》,建立‘红黄蓝’分级处遇机制,对严重暴力犯罪依法严惩,对初犯偶犯落实精准帮教,对情节显著轻微的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依托技能培训基地,引入16家爱心企业建立就业过渡机制,形成从司法惩戒到认知重塑,再到社会再融入的完整闭环。”
修复为重,点亮回归灯塔
“这些孩子就像迷途羔羊,我们不能放弃他们。”在十堰市启明学校的操场上,校长廖大斌望着正在军训的孩子们,语气十分坚定。这所位于鄂西北山区的特殊学校,是当地首家专门教育罪错未成年人的学校。
13岁的小龙曾是当地有名的“刺头”,打架闹事、抽烟喝酒,不服从家长和学校管理,甚至参与盗窃犯罪,被湖北省房县检察院安排进入十堰市启明学校。一开始,小龙对新学校特别抵触,对老师充满敌意。学校老师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了“法治教育+技能培训+心理重建”的个性化矫治方案。
在法治教育课上,检察官为小龙讲解法律知识,鼓励他从自身爱好出发选择技能培训课程。小龙开始学习汽车维修后,抵触情绪越来越少,变得越来越专注,在技能学习中找到了自信和成就感。
心理重建是矫治的关键,心理老师每周都会和小龙谈心,了解他的想法和困惑。“其实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但以前没人管我,我就破罐子破摔。”小龙向心理老师敞开心扉。
矫治期满后,在检察机关帮助下,小龙返回家乡,进入当地职高继续学习。如今,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启明学校实行“一人一策”精准矫治,为每个孩子配套“一人一档”电子矫治手册,动态记录心理测评、课程表现等100余项数据。房县检察院检察官依托“驻校检察官办公室”进行跟踪监督,通过在校帮教矫治、出校跟踪回访、创建家长课堂等方式,让罪错未成年人持续得到温暖和关爱。据统计,2024年以来,启明学校累计开课240课时,覆盖学生200人次,个性化方案占比100%,已帮助130余名少年重获新生。
“‘阳光未来’未检品牌创新构建法治预防靶向化、司法惩治梯度化、社会修复生态化的全周期治理体系,为破解未成年人保护治标易、固本难的深层问题提供了实践样本。期待十堰市检察机关进一步深化品牌建设,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心理干预和社会帮教体系,探索检察机关主导的‘家校社司’治理共同体建设,为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贡献更大力量。”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整车工厂总装检测车间首席技能师王建清表示。
(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