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先锋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小院”如何破解人才缺乏困局
· 逐个突破人才断档等发展瓶颈
· 多元锤炼青年干警挑大梁
· 山区小院这样破解“人少案多”
· 以严实作风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4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山区小院这样破解“人少案多”
贵州镇远:多措并举培育复合型人才
林建安 龙安富

  

  

  

  

  

  

   2025年3月,贵州省镇远县检察院青年干警到少数民族乡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在贵州省镇远县检察院,34人政法专项编制中,实有在编人员30人,这个“90后”占比达53%的年轻化队伍,正以“一岗多能”打破基层小院发展桎梏。面对“人少案多”的现实困境,该院创新构建“三维锻造体系”,近三年累计向上级输送13名复合型人才,斩获11项省级以上荣誉,走出独具特色的基层人才强检之路。

  “综合+业务”培育复合型人才

  “提高综合能力是培养复合型检察人才的关键一招。”镇远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吴丹将办公室、政治部打造成人才“淬火炉”。该院新进干警需要先历经两年综合岗锤炼,待办文办会、统筹协调、政策解读等硬核能力达标后,方能进入业务岗定向培养。

  青年检察官罗佳的成长轨迹极具代表性:2016年,刚参加工作的罗佳被安排在办公室工作,不仅学会了办文办会、服务保障等技能,还练就过硬的文字功底。随后转战民事行政检察部,协助办理了督促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文物行政公益诉讼案,该案入选最高检发布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罗佳现在担任刑事检察部主任。这种“文字功底+业务思维”的叠加优势,让罗佳在跨领域办案中游刃有余。

  办公室副主任刘铭庄从“笔杆子”转型行政检察能手的故事,也印证了该院“法律思维可跨界生长”的培养逻辑。刘铭庄曾在文字综合岗工作,锤炼出政策解读、材料统筹等核心能力后,主动申请参与检察委员会案件研讨,将公文写作中积累的法律思维转化为业务素养,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检察机关第一届行政检察业务竞赛中,获评“行政检察业务能手”。

  “战训一体化”锻造硬核战斗力

  为营造更好的干事创业氛围,镇远县检察院通过定期开展青年干警夜读会、“检察讲堂”、“透过业务看政治讲忠诚”讲评等活动,在进一步提升干警综合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年轻干警在数字检察、大要案等急难险重工作中锤炼本领、增长才智。

  “参与办理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案件时,就像经历了一场法律实务的‘沉浸式教学’。”现为镇远县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主任的杨光琼回忆办理涉黑恶案时感慨道,专案组创造的“战训一体化”模式对小院青年干警的成长颇具成效:白天分组审查证据链条,夜间集体研判法律适用,周末开展类案检索竞赛。这种高强度实战使他们在5个月内快速掌握涉黑恶案件办理的关键技能。杨光琼草拟的一份社会治理检察建议被最高检重大犯罪检察厅编著的办案指引收录。

  面对数字检察方面的短板,该院组织青年干警团队集中攻坚,将办案痛点转化为创新亮点,成功研发“拘役罪犯刑罚执行监督模型”,上架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管理平台。

  “渠道+平台”赋能人才成长

  为加大对年轻干警的培养力度,镇远县检察院积极创造条件,一方面与县法院建立定期互派轮岗交流制度,另一方面与结对帮扶先进地区检察机关建立跟岗学习机制,最大限度实现人员多岗位锻炼和跨区域培养。此外,该院与高校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和人才培养机制,为青年干警学历提升、检察实践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该院青年团队办理跨区域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案件时,积极运用“府检联动”与上下一体化办案模式,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该院精心打造的“镇远县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被命名为“贵州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