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检察院依法对涉嫌盗窃罪的未成年人谷某等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并启动个性化帮教方案。三名少年在“检察院+社区+家庭”三方联动帮扶下,目前已逐步走上人生正轨。该案是检察机关深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司法办案“惩治与教育并重、严管与厚爱结合”的法治温度。
2024年7月,谷某、武某和代某为购买游戏装备,多次以“拉车门”的方式盗窃车内财物,涉案金额1600余元。案发后,三人主动投案全额退赃并取得被害人谅解。
办案中,检察官走访调查了解到,谷某等三人的父母一直在外务工,家庭教育长期缺位,祖辈监护难以满足其成长需求。“沉迷虚拟世界、法律意识淡薄、家庭监管缺失,是导致他们误入歧途的主因。”办案检察官坦言。考虑到谷某等人系初犯、偶犯且真诚悔罪,一时冲动才误入歧途,该院拟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给三人一次改过的机会。
随后,该院召开不公开听证会,并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社工代表等参加。听证员讨论后一致认为,谷某等人具备监护帮教条件,符合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标准。
“法律的本意是教育和挽救。作不起诉处理是给你们迷途重返的机会,让你们可以重新书写人生篇章,你们一定要时刻牢记法律红线不可触碰。”在附条件不起诉宣告仪式上,检察官对谷某等人开展训诫教育,并同步向其监护人送达督促监护令,要求他们按时参加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不断修正完善教育孩子的方式。
为帮助谷某等人顺利融入社会,避免再次犯罪,该院一对一为三人制定帮教计划,要求他们定期参加法治课堂、观摩庭审,按时汇报思想状况;每月完成8小时社区志愿服务,培养社会责任感;未检干警定期开展心理评估,矫正行为认知偏差,并协调职业院校制定技能培训计划,铺设就业通道,实现“靶向定位式”家庭干预和指导,为三人提供学习、生活、就业等多元帮扶措施,通过法治教育固本、社会实践培元、心理干预疏淤、技能培训赋能,最大限度帮助三名未成年人无痕回归社会。
针对监护缺位问题,检察官还制定了分级干预方案,对其祖辈监护人开展隔代教育指导,远程监护督导其外出务工的父母,并推动签署监护承诺书,构建起“检察监督+社区跟踪+家庭履职”的立体监护网络。近日,三人已通过4个月考察期,初步掌握了汽修技能。其监护人也主动调整工作模式,定期与孩子交流,增进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