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版:公益周刊·经纬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用专业技术为检察公益诉讼“助攻”
· 在这里,文物和文化遗产受到特别关注
· 闲置厂房怎么突然热闹起来?
· 十六年“生态欠账”终得偿还
· “欢迎您积极提供公益诉讼线索!”
· 【公告】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3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十六年“生态欠账”终得偿还
海南儋州:跟进监督推动修复废弃矿山生态环境
杨帆

  本报讯(记者杨帆)又是一年春来到,海南省儋州市八一总场东山灰窑岭石场旧址一片生机盎然。曾经裸露的矿坑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覆盖,新栽种的600余株山竹连株成片、随风摇曳。这片“伤疤”的愈合,背后是儋州市检察院以检察公益诉讼推动生态修复的攻坚。

  时间回溯至2008年,东山灰窑岭石场因采矿许可证到期闭坑,但原采矿权人倪某未履行矿山修复义务,涉及需修复面积约26亩。此后16年间,儋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虽负有监管职责,却迟迟未推动矿山复垦复绿。废弃矿坑原本的地形地貌遭受严重破坏,不仅影响当地生态,更存在地质灾害隐患。

  2024年2月,儋州市检察院依托与该市审计部门建立的协作配合机制发现该问题线索,立即开展立案调查。通过调取测绘报告、修复方案和询问相关责任人,办案检察官发现,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长期未依法履职,导致生态修复停滞。该院依法向该局发出检察建议,但整改始终“雷声大雨点小”。

  面对行政机关的拖延,儋州市检察院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制发提示函、跟进监督函持续加压;另一方面,依托“监督一张网”平台将该线索移送该市纪检监察机关,形成监督合力。2024年12月,在检察机关的督促下,儋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启动代履行程序,组织专业团队在废弃矿坑种植山竹,完成土地复绿。

  今年1月,儋州市检察院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赴现场评估。站在山竹林中,志愿者们一再感慨:“去年这里还是碎石遍地的矿坑,现在已绿树成荫,修复效果远超预期!”经专业测算,这片山竹未来还可为村民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实现生态与民生双赢。

  “检察建议不是‘一发了之’,跟踪问效才是关键。”儋州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院将针对检察建议解决不了或行政机关敷衍整改、拖延整改等情形,全面掌握实际整改情况,对符合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起诉条件的,坚决以“诉”的刚性维护法律权威,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守护绿水青山。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