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乍暖还寒。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韩峪村的田间小路上,人烟稀少。这片看似普通的田野,却是秦国晚期几位君主的长眠之地。近日,临潼区检察院检察官来到秦东陵开展“回头看”,在确认保护范围内破坏文物遗址的行为已消失后,一行人终于放下心来。
秦东陵位于临潼区西南,东依骊山,西临灞水,分布着400余处大小墓葬、建筑遗址、陪葬坑和围沟。2006年5月,秦东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约24平方公里。
2024年5月,临潼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有韩峪村的村民在秦东陵保护范围内违法修建房屋。该违法建筑位于秦东陵一号陵园南主墓东南部,北距南主墓东墓道约60米,西距南主墓南墓道约50米,不仅破坏了文物的历史风貌,还影响了文物保护单位的污水排流和垃圾处理。村民的行为严重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临潼区检察院在向相关行政部门详细了解秦东陵管理的责任划分及保护现状后,对此立案。2024年5月,该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职,全面排查文保范围内违法建筑,切实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犯。相关职能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组织人员展开调查。
“经调查,案涉两处宅基地位于韩峪村范庄组,村民未经审批即在秦东陵保护范围内违法建房。我局已对两处三户房屋下发《停建通知书》和《违法违章建设限期拆除通知书》,并与秦东陵文管所、当地街道办共同配合,依法对违建房进行拆除。”2024年8月,临潼区检察院收到相关职能部门发来的回函。
截至2024年11月,秦东陵保护范围内违规建筑拆除工作基本完成。2024年12月底,鉴于行政机关已全面履职,相关问题已整改完毕,临潼区检察院对该案予以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