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从理论空间到实践一线
· 习近平向希腊新任总统塔苏拉斯致贺电
· 不了解“什刹海传说”?看这里!
· 聚焦民间借贷等常见案件 突出司法理念引领
· 甘肃:出台16项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 在创先争优中落实改革要求服务发展大局
· 当好劳动者的“护薪人”
· 北京检察机关对吴英杰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3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了解“什刹海传说”?看这里!
陈星岚 张椰子 张译文

  什刹海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有着几百年的发展历史。从元代起,这里就是大都城繁华的商业区,沿岸处处酒楼商肆,一派热闹景象,岸边的民居和清代王府更是为它增添了不少京味和传奇色彩。

  “什刹海传说”是根据什刹海的风土人情、名人典故整理而成的故事集。在这些传说故事中,“什刹海”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北京历史文化的缩影。2021年9月,“什刹海传说”入选北京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监督。经查,该院发现辖区内部分非遗项目存在非遗保护机制不健全、非遗保护工作发展不全面、非遗传播展示不充分等问题。“什刹海传说”就存在上述问题。

  “‘什刹海传说’的传播方式为口耳相传,如果没有及时传承就会出现断代的现象,再加上缺乏系统整理、宣传的机会,导致很多居住在什刹海地区的居民都不知道这里的著名典故。”西城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说。

  针对“什刹海传说”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西城区检察院会同相关行政机关召开圆桌会议,探讨解决方式;双方共同推动什刹海民俗协会组织梳理“什刹海传说”的内容,并在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小学开展试点教学传播,通过现场游学、系列讲座、小小讲解员、“我眼中的‘恭王府’”征文等生动丰富的研学形式,激发孩子们对什刹海传统文化的兴趣。

  “在整理这些什刹海传说故事时,我们发现流传下来的什刹海传说,同一个情节可能会演变成两三种故事。于是,在什刹海民俗协会老师的配合下,我们共同对什刹海传说的相关材料进行了梳理和筛选,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北京市非遗保护专家高巍告诉记者。

  筛选完成后,什刹海小学邀请什刹海民俗协会的老师在学校开展关于“什刹海传说”的现场授课与实景游学活动。“什刹海小学的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传承意识,让孩子们长大以后也能收集、整理新的什刹海故事,丰富什刹海传说的内涵,让‘什刹海传说’代代传承下去。”高巍说。

  2024年8月,西城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了检察建议,建议其制定区级非遗项目传承管理机制办法,系统、全面、长效保护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新完善辖区非遗档案及数据库,便于公众查阅、监督;加强与各职能部门协同履职,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性推动非遗保护、传承、传播,增强群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2024年9月,行政机关书面回复了整改情况。与此同时,西城区检察院积极联动相关行政机关、街道社区、行业组织、事业单位等,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形成非遗保护合力,推动解决部分非遗项目传承、传播难题。

  “我们通过协同联动行政机关履职,全方位、系统性保护、助力辖区内非遗项目传承,增强市民对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为服务首都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贡献检察力量。”该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检察官陆俊钊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