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法治中国两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检校共建攻关前沿课题
· 让新时代“枫桥经验”焕发更强生命力
· 发布暴力伤医、医闹案件警示潜在违法者
· 依法履职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民生问题
· 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
· 河北专门学校建设实现地级市全覆盖
· 公益诉讼为美好生活铺就“无碍”之路
· 加大对海外恶意抢注商标行为打击力度
· 坚守办案红线 坚决纠治趋利性执法司法
· 谈变化 谋发展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3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河北专门学校建设实现地级市全覆盖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六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唐景丽
郭荣荣 晋月霞

  

  

  

   唐景丽代表(右)接受本报正义会客厅远程采访。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六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唐景丽在今年全国两会前一直忙着调研专门学校的情况,希望把更多好思路、好经验带上两会。唐景丽代表注意到,在3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所作的最高检工作报告中,专门强调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协同加强专门教育、专门矫治教育。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3月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唐景丽代表分享了调研感受:“河北省实现了地级市专门学校全覆盖,离不开检察机关的大力推动以及教育、公安等部门的协同发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唐景丽代表始终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2024年全国两会,唐景丽代表在河北代表团分组审议最高检工作报告时,聚焦专门学校在实际建设中面临的各地发展不均衡、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等困境,提出加快建设专门学校的建议,当日即收到了最高检办公厅的答复,表示检察机关将增强与教育部门协同履职,积极推动罪错未成年人专门学校建设,最大程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用心呵护未成年人安全幸福成长。

  一年来,唐景丽代表持续关注专门学校的建设情况。2024年8月31日,沧州市第一所专门学校正式揭牌,唐景丽代表受聘为该校荣誉校长。“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从这个意义上说,专门学校建设是利国惠民的民生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唐景丽代表说。

  唐景丽代表介绍,沧州市的专门学校建校时间虽短,但在学校管理和教学上已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

  一是顶层建构“合”。多部门成立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协同推进,在资金、管理、课程等方面形成合力,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保障学校有序运转。

  二是过程管理“分”。实行寄宿制,男女生分区,按学生行为不良程度分级并设流转机制,依入学阶段与学习基础分班教学。

  三是课程设置“优”。涵盖矫治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类课程,助力学生思想、知识、技能全方面提升。

  四是跟踪帮扶“实”。与办案单位联合跟踪学生至18周岁,对矫治效果好、家庭监护到位的,助其返校;对无法返校的,检察机关牵头建立社会观护衔接机制,依学生意愿提供培训或岗位,助其顺利回归社会。

  “当前,专门学校还面临社会认知度较低等问题。”唐景丽代表对此比较担忧,社会大众对专门学校缺乏足够了解,部分家长害怕孩子一旦被送入专门学校,便会被打上“不良”烙印。“希望不断拓展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更好提升专门学校的社会认知度。”唐景丽代表表示。

  “专门学校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较为复杂,尤其是在与社会衔接环节存在明显短板。”唐景丽代表说,要解决这一困境,职业技术教育应成为专门教育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有必要推动专门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二者在师资、技术、场地以及教学设备等领域的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节约社会资源和成本,助力专门学校毕业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唐景丽代表注意到,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已下发文件,为专门学校和专门教育提供了国家层面的政策依据。“建议省级及以下相关部门针对该文件尽快出台配套细则,更好满足基层学校的实际运行需要,推动专门学校实现良性规范发展。”唐景丽代表表示。

  (本报北京3月9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