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法治中国两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把老百姓“家门口的检察院”建强建好
· 推进网络新业态食药安全综合治理
· 完善反家暴机制,让女性敢于对家暴说“不”
· 明确建设标准,保障专门学校高效运行
· 加大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惩治力度
· 救助因案致困当事人7.3万人,饱含浓浓司法温情
· 建立老旧住宅电梯安装长效机制
· 耕耘新时代的“田园梦”
· 建言献策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3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方豪龙代表、沈燕芬代表:
耕耘新时代的“田园梦”
刘亭亭

  

  

  

   方豪龙代表

  

  

  

   沈燕芬代表

  田野咖啡屋、乡村图书馆、农村面包窖……从城市的“格子间”到乡野直播间,新时代的青年群体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定义“田园梦”。

  多年前,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方豪龙提出要做“新村民”。今年全国两会上,方豪龙代表带来了一份关于“农创客”的建议。

  事实上,“农创客”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十年前,浙江已着力培育这个新兴的农村创业群体。方豪龙代表介绍说,这些年,浙江通过开展“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希望进一步推广‘农创客’培育经验,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储备‘生力军’。”方豪龙代表说。

  方豪龙代表建议,加快完善“农创客”培育组织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乡镇成立相关协会或组织,把服务延伸至镇村。强化农村创业资源整合与政策扶持,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加强“农创客”培育孵化与教育培训工作。

  “要让乡村留得住人、留得住年轻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有保障的乡村环境。”为此,方豪龙代表积极奔走。2023年,方豪龙代表特别邀请义乌市检察院在李祖村挂牌设立服务乡村振兴检察联络点,为村民创客共富之旅提供精准便捷的法治服务。

  从“城市白领”到田野里的“农机手”,来自广东的“90后”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用5年时间让自己的“田园梦”飘出了“稻花香”。

  奔跑在科技兴农、产业富农道路上的沈燕芬代表,对于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痛点问题有着切身感触:以农机操作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面临技能断层等现实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她带来的建议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安全韧性增强”“农村生态价值转化”等问题。“年轻人用一部手机可以带动一个产业链、带火一个地方,数字化的乡村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更需要青春力量的加持。”沈燕芬代表表示,农村振兴新兴力量的加入,势必也会催生农业新业态。“要进一步完善农业一线技能人才的培育与职业发展机制,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振兴。”作为新一代农机手,沈燕芬代表牵头组建了星级农机联合社。她建议,加大种粮补贴支持,推行“普惠保险+精准补贴”模式,推动农机保险普惠化,强化安全保障;构建“老带新”“师徒制”农机人才培训机制,鼓励定向培养一线技能人才,加速培育壮大农机技能青年人才队伍;出台专项政策,推动相关科研机构与农机合作社“因地制宜”协同研发农机设备等。

  沈燕芬代表关注到,检察机关近年来持续在保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支持农民工讨薪、保障耕地安全与种子安全等方面依法履职。她说:“法治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检察机关要加大对‘三农’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广‘3+N’行政争议化解机制等有温度的司法举措,凝聚合力构建一个充满幸福感、安全感的农村创业就业环境。”

  (本报北京3月8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