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法治中国两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完善适老化改造,让“银发族”乐享晚年
· 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执法司法协作
· 推动科技适老体系建设,让老年群体尽享“AI红利”
· 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 检察公益诉讼正当其时
· 个人信息泄露成顽疾 对相关犯罪要深挖彻查
· 建立劳动者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制度
· 积极开展反家暴公益诉讼
· 直播间有“致富经”,但要打击“假把式”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3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吕国泉委员:
建立劳动者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制度
刘亚

  

  

  

  本报北京3月7日电(记者刘亚)“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新的挑战。从就业歧视、拖欠工资到违法安排超时加班,侵权行为呈现出规模化、隐蔽化、技术化等特征,不仅侵害劳动者权益,也暴露出现有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不足。”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主任吕国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吕国泉委员看来,劳动者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面临时间、经济成本与诉讼补偿不对等的问题,即使诉讼成功,也难以阻止类似侵权行为的继续发生;而工会法规定,工会支持起诉以劳动者个人起诉为前提,若无人敢于起诉,工会支持起诉机制便无法发挥作用。

  “目前,一些地方将劳动者部分权益纳入检察公益诉讼的探索,但我国现行法律未将劳动者权益保障纳入公益诉讼的法定领域。”吕国泉委员建议,建立劳动者权益保障检察公益诉讼制度。通过立法明确,对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用人单位,检察机关可运用检察建议、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等方式履职;对于劳动保障监察、卫生健康等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可以依法督促其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必要时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

  吕国泉委员表示,检察机关与工会应立足各自职能,发挥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制度作用,建立联合取证机制,工会提供侵权线索,检察机关启动相关程序,深化沟通联络、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办案协作等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