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18日电(记者戴佳 谷芳卿)2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在服务大局中贡献检察力量”为主题召开“迎两会·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第二场新闻发布会。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检察委员会委员、职务犯罪检察厅厅长张晓津,经济犯罪检察厅厅长杜学毅,控告申诉检察厅厅长那艳芳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葛晓燕通报了检察机关充分运用法治力量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展成效。她表示,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从政治上着眼、在法治上着力,依法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自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高质效办理涉企案件,依法平等保护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经营主体,运用法治方式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据介绍,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扰乱市场秩序犯罪4万余人,同比上升21%;起诉国企职务犯罪3000余人;起诉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1万余人,同比上升25%。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高新技术、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罪200余人,同比上升34%。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提出书面纠正侦查活动违法通知书7000余件次,对涉非公经济刑事案件监督立案260余件、监督撤案410余件。强化涉企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监督,办理涉企民事检察监督案件2万余件,其中涉公司民事裁判监督案件1900余件;办理涉企行政检察监督案件2.5万余件;办理涉企公益诉讼案件1.2万余件。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的论证、布局之年。”葛晓燕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检察机关将始终坚持讲政治与讲法治有机结合。准确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经济政策,在案件办理、文件制定等工作中,保持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一致性。聚焦经济犯罪手段不断翻新、专业化产业化特征明显等突出问题,加强针对性研究和应对,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依法全面履职,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服务经济健康发展。加强重点案件类型、重点办案领域、重要业务态势研究,持续推进检察业务管理、案件管理和质量管理,增强法律监督能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最高检新闻发言人李雪慧主持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还发布了7件“在服务大局中贡献检察力量”典型案例,体现检察机关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保护,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成效。
(相关报道见第二版)
典型案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