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怎么样,工资都照常发了吗?”
“真的感谢你们,现在我们的工资都能按月发,保险也给我们缴齐了。公司经营好了,我们上班也有干劲了。”
近日,河南省滑县检察院检察官李书红又想起2024年初的一起案件,给司机王某打去了电话。
谁能想到,现在松弛感满满的状态,在当时却是“奢求”。因公司经营困难导致欠薪,2024年初,王某等144名职工险些酿成群体性事件。
“公司还欠着半年工资没发,144名职工多次向相关行政单位反映欠薪问题,却迟迟未能得到妥善解决。”滑县检察院在与滑县总工会召开关于劳动者权益保障座谈会时了解到上述情况后,立即指派检察官向王某等被欠薪的职工进行调查核实。
经过一番了解,事情有了眉目——该公司主营业务是提供交通运输服务,自2023年6月至2024年1月,该公司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内未向员工支付工资、代缴社会保险,除拖欠144名员工工资330万余元之外,还欠缴50余名员工社会保险38万余元。滑县检察院了解到,王某等被欠薪职工通过诉讼维权的意愿强烈,但因法律知识相对欠缺,便向检察机关寻求帮助。
面对王某等人向检察机关提出的支持起诉申请,在检察官联席会议上,大家纷纷提出各自观点。
“公司管理比较规范,劳动合同、工资表以及考勤表都比较齐全,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确实不难,但这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对于这个找上门的“麻烦事”,滑县检察院检察长李涛有着不一样的考虑,他认为不仅要接下这个案子,而且更要办好。“如果起诉的话,公司显然会败诉,要承担相关责任。案件一旦进入执行程序,还要拍卖处置公司资产,这样一来,公司要垮。”
李涛的关注点,也正是王某等人的为难之处——他们想要工资,却又不想让公司陷入困境。
“我们是想要回工资,可公司要是垮了,我们的工作也就没了,现在工作也不好找,往后的日子咋过啊!”
办案检察官李书红陆续走访了相关职能部门。她发现,该公司确实存在资金紧张、运营困难的情况,无法支付工资,并非主观恶意欠薪。
如何解题?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滑县检察院一方面协调职能部门尽快核实、理顺资金发放工作,另一方面引导劳资双方达成和解。最终,公司将拖欠的144名员工工资一次性给付,对50余名员工的社会保险进行补缴。
如果公司的运营困境得不到根本扭转,同样的问题会不会再次出现?检察官的担忧,也是政府关注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推动下,该公司与曾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郑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结成对子。随后,一系列帮扶举措陆续展开——优化运输线路、更新配套设施、组织管理培训,并开通了旅游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