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文峰区检察院组织召开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民生无小事,民事无小案。
民事检察监督是检察工作中最贴近民众、直接服务老百姓的窗口之一,每一起案件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与期盼。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率最高检调研组在河南省检察机关调研期间,对安阳市文峰区检察院以数字检察赋能民事检察监督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给予肯定,并强调,基层民事检察在维护民事司法公正中大有可为,关键要找到一条符合基层实际的工作路径。
文峰区检察院在加强民事检察工作中如何向大数据借力?又探索出一条怎样的发展路径?近日,记者来到该院,探寻数字检察赋能民事检察监督背后的故事。
研发数字模型突破办案堵点
面对当事人伪造证据、隐蔽串供,如何突破?面对当事人看似合理的陈述与证据,如何判断是否恶意串通?法律关系复杂、有效信息匮乏,该从哪些方向调查才能揭开案件真相?
2022年3月,文峰区检察院检察官在办理一起诈骗案时发现,焦某负责的中介机构涉嫌通过虚假诉讼方式骗取养老保险金。在对案情进行分析时,一个个棘手的问题摆在检察官面前。
文峰区是安阳市的主城区,辖区有110余万人口。以2020年为例,文峰区检察院共办理各类案件1695件,而民事检察案件仅有19件,发展很不平衡。“当时,民事检察以开展个案监督为主,虚假诉讼线索发现难、案件办理难,严重制约民事检察工作开展。”文峰区检察院检察长呼雪峰介绍。
办案的堵点痛点就是创新的突破口。“能不能研发一个数字检察监督模型,让虚假诉讼行为无处遁形?”2022年7月,在一次周例会上,针对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虚构劳动关系骗取社保,严重侵害参保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文峰区检察院民事检察部主任段文明提出的建议,受到了该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该院随即成立建模小组,赴先进地区学习取经、向上级检察院寻求技术支持。一个月后,该院自主研发的民事检察智慧检务系统投入运行。
运行效果怎么样?段文明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2022年9月,该院运用民事检察智慧检务平台将辖区数千起民事案件判决等关键信息进行梳理与碰撞分析后,两件诉求极其特殊的确认劳动关系案进入了检察官视野。
2018年4月,安阳某中介公司负责人焦某在发小张某的介绍下,与某磨料公司经理苏某串通,接受郑某等66人的委托,以委托代理人的身份将磨料公司告上法庭,请求确认郑某等人与磨料公司存在长达18年的劳动关系,后郑某等人胜诉。
2020年,焦某如法炮制,代理周某等14人请求确认与磨料公司的劳动关系案。然而,判决结果却是周某等人败诉。
两起极为相似的确认劳动关系案件,为何判决结果大相径庭?
办案检察官查明,在审理周某等14人提请劳动争议系列案过程中,法官依职权主动介入调查后证实,涉案公司的财务专用公章于2005年9月投入使用,而这枚公章竟然出现在2001年至2005年8月的工资表上。基于原告提交的关键证据系伪造,法院依法裁定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后案存在伪造证据情况,前案是否也另有隐情?”办案检察官周彦平猜测。在依法调取法院、社保部门相关资料后,该院查实焦某等人通过事先密谋,捏造考勤表、工资单等虚假资料,骗取法院确认虚假劳动关系,从而补缴社保,违规享受养老待遇的犯罪事实。
2022年10月,在检察机关的监督下,法院启动对郑某等66人与某磨料公司的劳动争议系列案再审程序,裁定撤销原审判决,驳回原审原告诉讼请求,后焦某等涉案人员因虚假诉讼罪获刑。
“平台通过提取和比对案件的关键信息,能够迅速识别出同案不同判、虚假诉讼等异常情况,为我们提供了精准监督线索。这不仅提高了办案效率,也确保了监督的精准性,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民事监督线索匮乏、获取渠道不畅等难题。”据悉,仅2022年6月至10月,文峰区检察院依托该系统,四个月办理的民事监督案件数量达到了过去三年总和的两倍。
化“被动监督”为“主动出击”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在办案实践中,检察官发现,凭借数字检察模型比对功能,虽然能查出上述虚假诉讼案,但这种小概率案源毕竟可遇不可求。如何进一步优化数字检察模型,突破个案、小概率案源瓶颈,化“被动监督”为“主动出击”,成为新的亟待解答的难题。
近年来,劳动争议领域的虚假诉讼、虚假仲裁呈高发多发态势。发现这一现象后,2022年12月,文峰区检察院以裁判文书网和天眼查为主要数据来源,以“劳动争议”“无异议”“确认劳动关系”等为关键词,以企业用工规模和被密集起诉为筛查规则,自主研发劳动争议虚假诉讼法律监督模型。经过模型筛查运算,一条类案线索浮出水面。
2018年7月,刘某等27人找到从事中介业务的张某代办社保,张某收取每人1.5万元中介费后,给某培训学校校长王某8万元钱。王某以该校名义为刘某等27人伪造了1995年至2018年的工资表等相关材料。2018年9月,张某作为刘某等27人的代理人向法院提起确认劳动关系诉讼。同年11月,法院作出确认刘某等27人与某培训学校存在劳动关系的民事判决。
为查清事实,办案中,检察官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调查核实权,到相关场所实地调查,夯实证据链条,查明虚假诉讼事实,确保了法律监督的刚性。
办案检察官依法调取某培训学校在民政部门的档案后发现,原始档案中载明该校共有教职员工8人。同时,办案检察官询问原告得知,27名原告“曾经共事23年”,但是彼此竟互不相识,谈及学校教室、厨房、办公室的位置,也是一问三不知。调取印章档案后,检察官又有了新发现——1995年的工资表上,加盖的竟是2008年刻制的印章。
至此,真相不言自明。2023年5月,文峰区检察院向法院制发再审检察建议,法院依法改判。同时,该院向公安机关移送该虚假诉讼犯罪线索。当月,涉案人员虚报冒领多年的养老金被叫停。
在该案基础上,办案检察官继续对模型进行优化调整,将监督视角延伸至更多领域。据介绍,2022年9月至今,该院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模型,运用侦查思维发现虚假诉讼、医保领域违规报销等相关线索,办理确认劳动关系虚假诉讼案159件,确认劳动关系虚假仲裁案113件,总计避免社保基金损失1.428亿元。
数据赋能凝聚治理合力
安阳市检察院检察长李红伟告诉记者:“从办案一线产生模型,在办案一线实际应用,是我们具体实施数字检察战略的主导思想。”
“办案中,我们主动将案件办理融入党委政府社会治理大局,得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据安阳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戴海波介绍,安阳市检察院充分运用人大监督、府检联动、法检会商机制,贯通协作、同向监督、共同发力,形成了监管全市社保基金安全的强大合力,真正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2024年6月,安阳市成立了以市检察院、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市中级法院、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成员单位的社保基金领域虚假诉讼虚假仲裁专项整治活动专班小组,为全市社保基金领域内的虚假诉讼案件顺利办理提供保障。
同时,该院与法院、仲裁机构会签了关于加强防范和惩治虚假诉讼、虚假仲裁的实施意见,共同打击虚假诉讼、虚假仲裁;向社保局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社保部门出台内审自查工作方案,规范社保补缴流程,堵塞监管漏洞,与吉林、海南、浙江等省市的16家检察机关签订合作共建协议,推动数字检察跨区域协作。
2024年6月,文峰区检察院开发的确认劳动关系补缴社保金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法律监督模型在最高检平台上架,面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