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原告胜诉,案款为何进了被告腰包
· 持续加大对虚假诉讼的整治力度
· 无力偿还债务,竟打假官司套取公积金
· “无心之错”引发的矛盾纠纷被化解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01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心之错”引发的矛盾纠纷被化解
沈静芳 杨燕 李志新

  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检察院民事检察官日前回访一起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支持起诉申请人王某时,他话语中满是轻松:“我已经找到了新工作,不用申领补贴了!你们对我的帮助给了困难中的我最大的温暖。”

  2024年年初,处于失业状态、生活陷入困境的王某前往当地就业和社会保险事业中心申请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并申领补贴,却被告知其作为一家公司的股东,不符合申领补贴的条件。对此一无所知的王某多方奔走却始终求助无果。

  2024年4月,伊金霍洛旗检察院收到公安机关移送的线索后,与王某取得联系。承办检察官在详细了解了王某所处的困境后,引导他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后王某向该院递交了支持起诉申请书。

  随后,承办检察官向就业和社会保险事业中心了解王某申领补贴被拒绝的具体原因,并前往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调取案涉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检察官经调查查明,案涉公司在办理工商登记时,股东安某的身份证号被错误登记成了王某的身份证号,这一错登行为直接导致王某成了案涉公司股东,进而导致其申领补贴受阻。

  这起“无心之错”引发的矛盾纠纷该如何妥善解决?承办检察官认为王某的身份证号属于个人信息,依法应予以保护,同时,该案是由经办人工作失误引发的,有别于恶意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的行为,而王某应获得的补贴款项为连续三年定额发放的补贴,推迟一年申领并不影响应领取款项的总额,该案具备和解的基础。为此,检察官组织王某、安某进行沟通,从法理情多角度进行释法说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随后,安某、王某在检察官的指引下,共同前往市场监督管理局办事窗口对错误登记的股东身份信息进行了变更,并进一步完善了案涉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王某随即向检察机关撤回了支持起诉申请。

  经历了这场风波的王某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后,更加积极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在2024年年底补贴统一办理之时,已如愿入职的王某第一时间向当地就业和社会保险事业中心撤回了申领就业困难人员补贴的申请。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