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针对“案源线索不多、力量配置不强、监督力度不够”三大制约基层民事检察发展的传统短板,创新采用“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三步工作法,日拱一卒,久久为功,办案质效持续提升。
走出去,解决“线索发现难”问题
一是坚持关口前移,由“坐堂等案”到“现场挖案”。在上级检察机关的大力支持下,鄂城区检察院于2022年初在区综治中心大厅设立“厚群民行工作室”,及时发现监督线索。该工作室设立至今,已接访群众120余人次,获取监督线索80余条,办理案件73件,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二是坚持拓宽渠道,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对接。定期组织检察官与法官对标的额较大、在本地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民事案件展开联席讨论,对审判组织、审判程序、执行终结等重点环节依次筛查,有效提升了监督精准性和线索成案率。2024年以来,陆续办理了人民陪审员违规参与办案、实习律师违规代理、法拍房公示信息不全等多个类型的案件,同时高质效办理了村组价值2000余万元拆迁安置房被违法拍卖检察监督案,为近500名村民保住了养老钱。
三是坚持扩展思维,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对于网络直播、快递外卖、共享经济等新兴行业中产生的诉讼纠纷给予高度关注。例如,在办理一起孕妇骑行共享电动车伤人被判赔偿6万余元的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中,虽依法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但未就案办案,而是向申请人主动释明可向保险公司追偿,帮助申请人成功向保险公司索赔5.8万元,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此外,聚焦新就业形态领域中劳动者工资报酬、高温补贴、提供劳务者损害赔偿责任等问题,持续挖掘员工权益受损线索,通过履行支持起诉等职能,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请进来,解决“办案力量弱”问题
一是加强内部衔接,变单兵作战为融合履职。对于疑难复杂的涉民生案件,及时向市检察院汇报,获取帮助和指导,确保稳妥处理,推动上下一体履职。同时,与本院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行政检察等部门加强联系,积极从其他部门获取监督线索和帮助支持,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有效形成办案合力。
二是引进外部力量,凝聚多元解纷力量。依托与公安、人社、工会等部门建立的线索移送和信息共享机制,有效提升线索发现、案件移送、证据收集及转化效率。探索在律所、社区、司法所建立常态化的“法律工作者+检察人员”联络机制,把群众认可、认同、信服的解纷力量融入检察和解资源库,形成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民事检察和解大格局。
三是引入科技手段,提升监督质效。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及业务需要,运用大数据对民事检察案件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因地制宜运用违规注销工商登记监督模型、信用惩戒措施违法监督模型等,发现有效线索157条、成案16件,监督类型包括民事审判活动违法监督、裁判结果监督、执行活动监督、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等,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和预警功能,实现精准监督和高效管理。
沉下去,解决“监督力度小”问题
一是挖掘共性问题,以个案监督推动社会治理。对于在办理同类多起个案中发现的监管漏洞和共性问题,汇总核实数据,分析深层次原因,向法院、行政机关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实现检察权、审判权、行政权的相互制约与良性互动,实现双赢多赢共赢。2024年以来,向区法院、区商务局分别制发完善强制执行措施、完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监管措施等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
二是注重监督效果,变“纸上监督”为“实质监督”。提升检察建议的精准性和刚性,杜绝简单的“文来文往”。检察建议发出后,注重跟踪问效,确保检察建议书中列出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
三是提升监督深度,由对事监督深入到对人监督。对于在办案中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敢于出手、碰硬,进一步增强监督效果。例如,在办理一起民事检察监督案件中,发现某医院可能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后,迅速向卫健部门移交线索。卫健部门经核查确认该问题属实,依法依规对该医院及该医院有关人员作出严肃处理。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