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版:地方视窗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四川天府新区:创优禁毒工作品牌 推进毒品犯罪源头治理
· 一站式法律服务中心护航会展经济发展
· 四川仁寿:凝聚合力构建“1+N”多元救助模式
· 四川色达:以检察之力筑牢湿地保护屏障
· 高质效办案 解“法结”又解“心结”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2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四川仁寿:凝聚合力构建“1+N”多元救助模式
贺海峰 李汶键 向宏伟

  

  

  

   四川省仁寿县检察院对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中的困难群众集中发放司法救助金。 徐赟晟/摄

  近年来,四川省仁寿县检察院坚持司法为民的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司法救助工作质效,近三年共依法救助142名因案致贫返贫、因案致困当事人。2024年以来,该院以深入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契机,通过建立“司法救助+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凝聚多元救助合力,为涉案当事人开展全方位、多元化救助,取得积极成效。

  共建衔接机制,多方协同强化救助实效

  2024年4月7日,仁寿县检察院主动与县委政法委、县教体局、县民政局等10个部门会签《关于建立完善检察机关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以司法救助为主导,构建“1+N”多元救助模式。

  “我们通过与相关部门共建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细化7类国家司法救助情形和3类社会救助情形,努力把检察机关的‘独角戏’变成多方参与的‘大合唱’。”该院副检察长李小强介绍。建立衔接机制以来,该院共主动向社会救助部门移送线索28条,成案19件。在办理这些案件中,相关部门综合运用经济救助、帮助就学就业等形式为困难群众开展了精准救助。另外,该院收到其他部门移送线索12条,办理司法救助案件9件,发放司法救助金11万元。

  “衔接机制建立后,各部门可以从社保、就业、就学等多方面有效解决被救助人家庭的长远之困,实现对被救助群众家庭的多元立体救助。”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反馈核查线索时说。

  数字赋能,司法救助从“等案来”变“主动救”

  仁寿县检察院积极探索研发国家司法救助线索大数据筛查模型,并在“司法救助+社会救助”衔接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司法救助线索筛查能力提档升级。大数据筛查模型运行以来,该院共筛查出涉退役军人、残疾人、困难群体案件线索45条,经审查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有39人,均依法开展了司法救助,真正做到了“救”在点子上,“助”在群众心坎里。

  此外,该院积极深化跨区域检察协作,凝聚司法救助更广合力。该院多次与西藏、陕西、重庆等地检察院就跨区域司法救助工作进行合作,协作开展联合调查、救助回访等,先后为6名被救助人提供包括心理疏导、协调转学等在内的一体化综合救助。

  “感谢川渝两地的检察官们,谢谢你们对我们家庭的关心……”这是该院与重庆市酉阳县检察院以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开展异地司法救助时,家住仁寿县的未成年人小李在领取司法救助金时对两地检察官表示感谢。

  打造专业团队,保障“应救尽救”

  据了解,仁寿县检察院始终秉持“我把群众当亲人”的工作理念,整合全院骨干力量,打造“仁爱之家”控告申诉检察团队,努力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检察服务。2023年,该院“仁爱之家”控告申诉检察团队获评最高检“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感谢检察官,你们所做的努力真正解决了我家的燃眉之急,给了我们全家生活的希望。”近日,该院检察官在对一起司法救助案件进行回访时,一位申请人握着检察官的手激动地说。

  “这位申请人是一起刑事案件被害人的亲属,该案是立足‘司法救助+社会救助’衔接机制,践行多元化救助模式的一个缩影。”该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主任李汶键介绍说,在案件办理中,该院“仁爱之家”控告申诉检察团队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为被害人亲属发放司法救助金,同时积极加强与其他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推动对申请人开展联合救助。经过不懈努力,仁寿县民政局和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政府联合对申请人进行社会救助,县教体局减免了被害人未成年妹妹的学杂费,并将其纳入助学名单。因被害人系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对被害人家庭发放了慰问金。

  (贺海峰 李汶键 向宏伟)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