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民生周刊·英华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2024时光心语
· 用法治之光照亮前路
· 把“司法为民”种在每个人心里
· 为更多困境群众点燃希望
· 让“迷彩绿”与“检察蓝”交相辉映
· 前路漫漫亦灿灿
· 为了更多的“老付”面露笑容
· 在情法之中探寻检察为民之路
· 难以磨灭的果洛印记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2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情法之中探寻检察为民之路
乔如意

  

  

  

   乔如意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在检察战线耕耘了18载春秋。每日踏入院门,抬眼望见主楼石刻上的“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几个大字,使命感油然而生。这使命感如同明灯,照亮我在民事检察之路上的每一步探索;又似重锤,时刻警醒我肩负的重任。

  2024年10月,我接手了这样一起案件:八旬的高某,孤苦无依,靠着每月2000多元的社保金维生,且饱受重度癫痫的困扰。一次,他在地铁站搭乘手扶电梯时的意外失衡,致使站在他后方的张某摔倒、股骨颈骨骨折。法院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按比例判决高某承担其中4万余元的赔偿,这对于本就生活困苦的他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申请再审被驳回后,高某向检察机关递交了监督申请书。

  站在我面前的高某,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懊悔不已的神情,让我心生酸楚。之后的几次坦诚相谈,让我了解了他的境遇。即便经历了长达两年的诉讼,高某依然保持着难能可贵的乐观与坚韧,这让我深受触动。

  一次无心之过,使高某成为侵权方。生效裁判并无不当,而4万多元的赔偿可能会彻底击垮他的生活。经与控申检察部门共同研讨并向分管领导报告,我们认为,高某虽是侵权方,但并非故意,其境况可以归为“因案致贫”。最终,我们为高某申请到了司法救助金,不仅减轻了他的负担,也保障了张某的权益。

  回首这一年,无数个埋首卷宗、奔波调查的日子,一次次热烈深入的案情研讨历历在目。“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这绝非一句口号,而是我们日复一日、案复一案的实践。

  从检18年,我有幸见证了民事检察工作的变迁与发展,更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荣光与使命。我深知,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每一个决定都承载着人民的重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坚守初心,用心去办理每一个案件,让法律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让公平正义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得以彰显。

  (湖北省武汉市检察院四级高级检察官乔如意)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