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检察院积极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和省、市检察院工作部署,紧盯环境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今年以来,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3件,制发检察建议39件,以检察“力度”提升民生“温度”。
打响生态环境保卫战,提升环资保护实效
我院紧紧围绕“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部署,深入推进“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工作,坚定不移地促进生态文明保护,共办理环境资源领域案件9件。我院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利用自主研发的“排水许可证大数据模型”,发现辖区多家餐饮、洗车行等商户违规排污线索,依法推动行政机关在全市范围开展集中排查,建立污水预处理设施357个,督促千余家商户办理排水许可证,有效提高了城市水污染防治水平;深入开展公园广场舞噪声污染治理,督促行政机关协同履职,通过签订控制音量承诺书、修订游园守则、安装噪声检测设备等方式,有效治理噪声污染,该案被最高检评为典型案例。
筑牢食药安全屏障,守护群众生命健康
我院深入推进河北省检察院开展的“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之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监督活动,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食药安全突出问题,切实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心、用药放心,今年以来,共办理相关案件25件。积极守好群众的菜篮子,针对果蔬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我院督促行政机关对农贸市场进行排查整治,加大对市场负责人、市场食品安全员的培训,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针对部分市场肉类标签不规范,以“调理肉”冒充“原切肉”情况,督促行政机关对预包装食品标签进行整治,同时通过召开公开听证会,为群众科普标签知识,提升群众鉴别能力;针对餐饮商户贩卖假驴肉问题,督促行政机关对36家违法商户进行处罚,并将涉案线索移送至生产地主管部门,从源头防止伪劣食品流入餐桌。主动护好群众的药箱子,针对辖区部分药房售卖过期药品、药品存储不规范线索,我院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开展排查,对8家违规药房进行处罚,防止过期药、变质药流入市场;针对10家视力养护机构夸大治疗效果、虚假宣传线索,推动行政机关进行集中排查整治,有效维护群众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全力维护公共利益
我院始终坚持以为民办实事为导向,找准切口,精准施策,依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针对多家游泳馆水质不达标、急救药品过期、救生员资质不合格等线索,我院及时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对26家游泳馆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的游泳馆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准确把握公益诉讼“可诉性”这个关键,强化公益保护刚性,针对8个小区健身器材存在安全隐患,制发检察建议后仍未整改问题,依法对行政机关提起诉讼。法院立案后,行政机关及时开展露天健身器材全覆盖排查整治,对545套器材进行了修缮、维护,有效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下一步,我院将切实履行公共利益代表职责,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快行动、更好成效确保公益诉讼做出亮点、做出品牌,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