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检察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始终保持“严”的震慑,注重发挥“宽”的教育作用
· 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 更好履行促进审判机关依法审判和推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双重责任”
·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建立十年来办案质效不断提升
· 安徽:两地联手推进行刑反向衔接
· 保障养老机构安全这道题,怎么解?
· 把检察人员注意力和主要精力聚焦到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和案件每一个环节上
· 图片新闻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2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建立十年来办案质效不断提升
截至今年10月,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09.3万件;已形成“4+11+N”的履职格局
徐日丹

  本报北京12月5日电(记者徐日丹)12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说,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建立十年来,办案规模稳健增长。自2017年7月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全面实施至今年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09.3万件。

  据悉,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今年正值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建立十周年。

  “检察公益诉讼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进的重要司法改革成果,已经成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标识性概念、原创性成果。”徐向春介绍说,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探索建立十年来,办案质效不断提升,办理了一批如万峰湖、南四湖专案这样的标杆式案件;办案领域不断拓展,从最初的4个法定领域逐步拓展到“4+11+N”的履职格局,充分彰显公益司法保护“中国方案”的蓬勃活力。

  徐向春说,十年来,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先后部署“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为民办实事 破解老大难”等专项监督活动,让履职办案真正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据介绍,十年来,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始终坚持正确的办案理念。树立将审前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作为优先目标的理念,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争取最佳办案效果。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78.4万件,绝大多数行政机关自我纠错,回复整改率98.7%。对于到期未整改案件,则坚持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6063件,99.3%得到裁判支持。

  “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在办案实践中改革创新。”徐向春介绍说,十年来,检察机关不断推动健全公益诉讼办案规范体系。比如,出台公益诉讼办案规则,形成覆盖主要领域的办案指引,以“可诉性”为核心构建高质效案件标准等,促进提升办案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的长江流域船舶污染治理专案,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外卖骑手权益保护等专案,均彰显独特的制度效能。充分发挥“益心为公”志愿者、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以及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现代科技的“新质生产力”赋能作用。

  “我们将以检察公益诉讼立法为契机,配合立法机关尽快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成果法治化、制度化。”徐向春表示,下一步,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将一体抓实抓好“三个管理”,探索新的业务管理模式,以更高水平管理促进高质效办案,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在新起点上向更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