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树合 通讯员郭亚南)“孩子变化很大,有时候我们干活回来晚了,还会给我们做饭。”近日,一起聚众斗殴案的被不起诉人赵某的母亲给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检察院检察官孙海斌打来电话。
今年4月,青岛市公安局即墨分局以涉嫌聚众斗殴罪将赵某、芦某等7名未成年人移送即墨区检察院审查起诉。“他们都是未成年人,没有前科,犯罪情节轻微,事后积极认罪悔罪……”为最大程度挽救罪错未成年人,该院结合犯罪情节,决定对赵某、芦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作附条件不起诉处理,对另外1名犯罪嫌疑人作相对不起诉处理。同时,该院与7名涉罪未成年人签署观护帮教协议,联合司法社工对他们开展观护帮教。
此后,司法社工一方面对7名涉罪未成年人开展社会调查,为涉罪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正提供了实质化的参考依据,使帮教方案实现模板化向个性化的有效转变;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成员同质活动”,引导7人思考自身的学习、职业规划等。同时,基于这7人的家庭教育情况,检察官联合司法社工分别对他们的父母开展“一对一”辅导谈心,帮助他们履行好家长的监护职责。
“司法社工对帮教活动起到了重要作用。”孙海斌告诉记者。自2021年起,即墨区检察院与青岛市市北区新市北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签署《涉案未成年人社工服务委托协议》,建立“检察官+司法社工”观护帮教新模式,通过定期与涉罪未成年人深入交流、举办亲职教育班、对涉罪未成年人开展社会调查等方式提升帮教效果。截至目前,该院联合司法社工共对3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开展观护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