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数字检察·应用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跟进品牌保护,大数据模型“出圈”
· 开放模型端口,攻克财产性判项执行难
· 模型“超市”里找准“对接项”
· 数据碰撞“碰出”隐蔽的盗窃类案线索
· 连续11个月用电量异常?马上查!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8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开放模型端口,攻克财产性判项执行难
丁艳红 肖婷婷

  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执行难问题一直存在,但被执行人真的就无财产可供执行吗?近日,贵州省惠水县检察院在探索运用大数据监督模型开展财产性判项刑罚执行监督时,发现部分涉职务犯罪的罪犯未履行财产刑,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后,该罪犯在刑满释放后提取其公积金账户余额并销户,存在财产性判项执行的“漏网之鱼”。

  根据国家公职人员均缴纳住房公积金这一特征,该院建模之初便以职务犯罪为“小切口”,与法院协作沟通,将涉职务犯罪罪犯的财产性判项、立案执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住房公积金账户金额等关键特征作为构建财产性判项执行住房公积金漏洞监督模型的核心要素。检察人员从检察业务应用系统中梳理出涉财产性判项的职务犯罪案件清单,与法院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中执行案件清单进行碰撞分析,梳理出法院对涉职务犯罪案件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执行案件。进而运用该执行案件的当事人信息与住房公积金中心的相关信息进行比对,筛选出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尚有余额但未被司法冻结或者执行的数据,从而确定财产性判项刑罚执行监督线索。

  王某某未被执行住房公积金的线索,便是该院依托模型进行数据碰撞后发现的诸多可疑线索之一。经查,2022年3月,王某某因犯受贿罪等被数罪并罚,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判决生效后,王某某一直未履行缴纳罚金的义务。法院在调查其银行账户余额、房产、车辆、股权债权等信息后,认为其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即作出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裁定,但却遗漏了王某某公积金账户5.8万余元的余额。2023年9月,王某某刑满释放后,提取其公积金账户余额并销户,一直未履行该财产性判项。

  2023年12月,该院向法院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督促及时恢复执行程序。法院收到该法律文书后立即恢复执行,王某某承认其提取住房公积金并销户的事实,并提出以分期履行的方式缴纳罚金。

  今年1月,该院与法院、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就财产性判项执行问题召开联席会议,推动法院与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在对公积金“查、冻、扣”方面加强协作联动,助力法院破解刑事裁判财产性判项执行难问题,及时为国家挽回损失。

  “虽然模型构建之初锁定对职务犯罪案件的筛查,但模型端口是开放的,只要涉及有财产性判项且罪犯缴纳了住房公积金的,都可通过该模型进行筛查。”检察官介绍说,除了加强对财产性判项的执行监督外,依托模型还可将筛查出的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但不履行财产性判项的线索同步移送其所在的监管场所,强化对该类罪犯减刑、假释的监督。今年7月,该院将模型适用范围扩大为所有涉及财产性判项的罪犯,已筛查信息130余条,发现监督线索2条,涉及可供执行的公积金25万余元,目前正在办理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