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检察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遏制“非粮化”,守牢“大粮仓”
· 高标准农田不需要低标准管理
· 从“试试看”到“很认同”
· 规范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适用工作
· 出台工作细则强化检警协作
· 携手推进“空壳公司”打击治理
· 建立“检察+行政”保护生态环境机制
· 学法赶集两不误
· 多年军用土地遗留问题解决了
· 打响“乳山牡蛎”品牌保卫战
· 走出阴霾 走进大学
· 向门禁强制“刷脸”说不!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8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打响“乳山牡蛎”品牌保卫战
山东乳山:精准监督服务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郭树合 宋林林

  本报讯(记者郭树合 通讯员宋林林)“现在海洋干净了,牡蛎也长得更好了!”近日,记者在山东省乳山市采访时,渔民老王望着眼前碧波荡漾的海面感慨地说。

  老王养殖“乳山牡蛎”多年,他告诉记者,“乳山牡蛎”既是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牡蛎产品销售是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几年前,当“乳山牡蛎”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时,却面临着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品牌被侵权的严峻挑战。那时的牡蛎市场鱼龙混杂,真正的乳山牡蛎常常被低价劣质品淹没。渔民们看到自己辛苦养出来的牡蛎卖不上好价钱,心里很不是滋味。

  乳山市检察院了解到这一问题后迅速行动,将保护“乳山牡蛎”品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2023年,该院成立了知识产权专业化办案组,对一起假冒“乳山牡蛎”注册商标案进行了深入调查。案件办结后,办案组就办案中发现的相关部门对“乳山牡蛎”地理标志使用情况监管不到位的情形,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该部门查处违法使用地理标志的行为,截至目前已立案查处8起,向外地移交1起。此外,该院还结合办案情况,向乳山牡蛎协会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引导其制定“乳山牡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使用规定。

  乳山市检察院还注重将品牌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2023年8月,该院检察官在履职中发现,在罗汉湾、白沙口湾等海湾,存在多处牡蛎壳、浮漂、缆绳等养殖废弃物露天堆放,违法侵占海岸带的问题,严重影响“乳山牡蛎”周边海洋环境。为此,该院依法向相关属地乡镇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及时清理养殖废弃物并建立常态化机制,共督促清理海湾点位80多个、牡蛎壳等养殖废弃物200余吨。在检察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乳山牡蛎”的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渔民收益增加,海洋环境更加宜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