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版:先锋周刊·初心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杨莎莎:倾情守护留守儿童
· 祁慧钦:群众身边的普法“蓝朋友”
· 蒋锋:推动村校通车
· 徐练:追求办案最优解
· 【公告】
· 广告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6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祁慧钦:群众身边的普法“蓝朋友”
刘立新

  

  

  

   祁慧钦在撰写稿件。

  检察宣传工作既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极强的政治工作,做好检察宣传工作,不仅是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新的文化使命和重要检察职责。为讲好检察故事,每当星月交辉时,河南省濮阳县检察院政治部干警祁慧钦仍在敲击着键盘,这已成了他工作的常态。有人问他为何喜欢晚上写稿,他说夜深人静时思路更清晰,精力更集中。

  祁慧钦并非新闻专业出身,为使笔下的作品更有温度、更具可读性,他每天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报刊,认真研究版面内容与写作要求。他采写的每一篇稿件,从初稿到定稿都反复修改、精细打磨。一线检察官忙于办案,无暇提供新闻线索,为了不占用检察官办案时间,就餐时段就成了祁慧钦掌握新鲜素材的“黄金期”,在餐桌上与业务部门干警“闲聊”,一旦从中捕捉到好的新闻点,他就穷追不舍,直至了解清楚案件来龙去脉和检察履职的每一个细节。

  “别人吃的是饭,而你吃的是素材……”同事经常这样调侃祁慧钦。

  一次次请教、一番番修改……凭着一股拼劲儿和钻劲儿,他笔下一篇篇新闻稿件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一年内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作品70余篇。“最佳贡献先进个人”的荣誉,就是对他工作的最大肯定。

  为做好群众身边的普法“蓝朋友”,他在该院官微创设了“法在身边”栏目,筛选与群众联系紧密的典型案例,深挖案件背后的故事,突出犯罪嫌疑人悔罪的心理活动,发布的以案释法推文,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取得良好普法效果。

  “我们必须换位思考,多站在读者立场判断稿件能否读得懂、读得进,只有这样才能让检察故事更易于被群众接受。”谈及写作心得,祁慧钦笑着对记者说。

  虽然长时间伏案写稿导致颈椎、腰椎负担加重,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讲好检察好故事,传递法治正能量,让新时代检察好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他累并快乐着。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