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一批“老大难”问题画上“句号”
· 依法从严惩治破坏长江经济带环境资源犯罪
· 积极服务法治社会建设 提高全社会法治水平
·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决定》 赋能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
· 各项检察业务实现“一网通办”
· 湖北:出台《意见》规范入额院领导办案
· 京城金融圈的新兴“打卡地”
· 聚焦高质量发展 强化京津冀协同
· 有了“小喇叭”,视障人士乘车无障碍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6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有了“小喇叭”,视障人士乘车无障碍
张博 刘传丽 刘嘉欢

  本报讯(记者张博 通讯员刘传丽 刘嘉欢)“236路到站了!”“236路到站了!”近日,在重庆市合川区检察院、区交通局等单位的共同推动下,辖区“小喇叭”公交车正式上线,这让老陆(化名)等视障人士格外激动——有了“小喇叭”公交车“语音助手”的帮助,他们终于可以实现无障碍乘车了。

  “公交车没有外放语音报站,分不清是哪路车进站了。”2023年8月,合川区检察院检察官走访调研区盲人协会时,老陆道出了出行难题。不少视障人士也表示,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设施,让他们出行更方便。同月,该院对辖区公交车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专项排查。

  检察官发现,辖区部分公交车及车站缺少语音报站设施,配置的语音报站广播对候车的视障人士提示效果不明显,高峰期经常存在多辆公交车同时进站的情况,视障人士较难准确识别乘坐车辆和停靠位置。

  2023年9月,合川区检察院决定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问题解决。随后,该院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大家一致认为,为公交车装上外置语音报站设备,成本低又实用,配合App一起使用能最大程度方便视障人士出行。同年10月,该院向区交通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督管理职责,并督促公交集团在全区公交车上安装外放语音报站设备。

  2023年12月,辖区2条公交线路上的24辆“小喇叭”公交车进行外放语音报站系统试运行。其间,合川区检察院还联合区交通局、区残联征求视障人士代表等意见,优化试点工作方案,将晨间、夜间音量降至合理分贝,在发挥“小喇叭”作用的同时,也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此外,公交车上还增设了车内人工外放报站开关,实现准确报站双保险。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