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博 通讯员刘传丽 刘嘉欢)“236路到站了!”“236路到站了!”近日,在重庆市合川区检察院、区交通局等单位的共同推动下,辖区“小喇叭”公交车正式上线,这让老陆(化名)等视障人士格外激动——有了“小喇叭”公交车“语音助手”的帮助,他们终于可以实现无障碍乘车了。
“公交车没有外放语音报站,分不清是哪路车进站了。”2023年8月,合川区检察院检察官走访调研区盲人协会时,老陆道出了出行难题。不少视障人士也表示,希望能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设施,让他们出行更方便。同月,该院对辖区公交车无障碍环境建设进行专项排查。
检察官发现,辖区部分公交车及车站缺少语音报站设施,配置的语音报站广播对候车的视障人士提示效果不明显,高峰期经常存在多辆公交车同时进站的情况,视障人士较难准确识别乘坐车辆和停靠位置。
2023年9月,合川区检察院决定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问题解决。随后,该院组织召开公开听证会。大家一致认为,为公交车装上外置语音报站设备,成本低又实用,配合App一起使用能最大程度方便视障人士出行。同年10月,该院向区交通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监督管理职责,并督促公交集团在全区公交车上安装外放语音报站设备。
2023年12月,辖区2条公交线路上的24辆“小喇叭”公交车进行外放语音报站系统试运行。其间,合川区检察院还联合区交通局、区残联征求视障人士代表等意见,优化试点工作方案,将晨间、夜间音量降至合理分贝,在发挥“小喇叭”作用的同时,也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此外,公交车上还增设了车内人工外放报站开关,实现准确报站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