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检察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持续做实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 展现大数据赋能检察监督的办案策略转变
· 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 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 深挖拓展案件线索,依法准确惩处医保骗保犯罪
·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五十批指导性案例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3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持续做实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
——检察机关“为人民司法”一年间
张羽

  

  

  

   制图/察画汇创意社 李春雨

  如何摆脱吸毒丈夫长达十余年的家暴?黄女士曾想过跳楼,但对女儿的牵挂和对死亡的恐惧,让她转而向法律、向检察机关申请支持起诉离婚。这是求助,更是求生。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念不忘的牵挂,更是司法工作的根本奋斗目标。

  新征程上解新题,2023年,新一届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鲜明提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并强调“持续做实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确保检察权为人民行使、让人民满意”。

  用办案实现“可感受”的公平正义

  在接到黄女士支持起诉离婚的申请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检察院受理了该案。办案检察官在开展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很快抓住了支持起诉的重点问题——当事人维权能力较弱,无法获取证明家暴的证据。于是,检察机关协调法律援助机构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律师,同时向公安机关调取黄女士丈夫余某染上吸毒恶习并被强制隔离戒毒及其家暴的相关证据。

  2023年3月14日,该案开庭审理,黄女士当庭在离婚调解协议上签字。9天之后,在月租金200元的狭小出租屋里,她通过检察机关司法救助“绿色通道”拿到了一笔司法救助金。与此同时,一场多方联动的综合帮扶也正在开展,检察机关联系属地派出所、禁毒办、街道办、教育局、学校等单位,防止余某妨碍黄女士正常生活,为黄女士提供就业机会,为其女儿协调减免学校课后服务费、餐费等。

  “为人民司法就是在办理具体案件时,为当事人实实在在解决一些问题,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公平正义和司法温度。”这是该案承办检察官赵琦对“为人民司法”朴实而直接的理解。

  黄女士的经历并非过去一年间“感受到”司法温度的个案。据记者了解,为畅通人民群众司法救济渠道,特别是帮助诉讼能力偏弱的弱势群体起诉维权,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支持起诉案件9万余件。被支持者中,有深陷讨薪困境的农民工,有领不到高温补贴的外卖小哥,有子女不少却无人赡养的耄耋老人,有遭遇家暴的妇女……“很多我们眼中的‘小案’,对人民群众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只有做到检察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才能做到让人民依法享有诉权、有效行使诉权。”最高检第六检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人民司法,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个具体案件的办理过程及结果上,体现在每一位当事人对公平正义的感受上。

  “昔日的垃圾堆放场变成了现代化种植经营的‘黄河坝上草原’”“我感受到了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对保护母亲河起到的重要作用”“‘人民至上’是山东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检察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中的一大亮点”……2023年10月24日至26日,18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约检察员和民主党派代表在山东调研公益诉讼检察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后纷纷感叹。

  药品说明书上的字变大了;“119”消防报警紧急呼叫系统完善了文字报警功能,听力、言语障碍人士遇到火灾可以自主呼救;无障碍轮椅坡道坡度变缓了;老年人等群体可以享受人工点餐服务,不用被迫学如何扫码点餐了……2023年11月,最高检与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发布一批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从设施无障碍到信息、服务无障碍,将2023年6月通过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无障碍”的美好生活。

  让人民群众始终能感受身边的安全,感受环境的变好,感受“无障碍”的爱,这正是检察机关践行为人民司法的初心。

  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建设“能体验”的路径

  如何通过机制和体制改革,建立起“能体验”的检察为民路径?检察机关一直在努力。

  2023年 8月,最高检发布《2023—2027年检察改革工作规划》,部署“六大体系”36项改革任务。“作为对今后五年检察改革作出的系统规划和部署,其基本原则之一便是把人民期盼作为深化检察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和圭表,完善检察为民机制措施,体现和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高检法律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指出。

  以人民群众“能体验”为导向,各个检察业务条线探索特色鲜明、便捷高效的各类“检察绿色通道”——

  为了更精准、更迅速地对因案致贫当事人开展司法救助,最高检与全国妇联、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加强司法救助协作,开展专项活动,进一步加强救助线索梳理移送,健全救助协作长效工作机制。黄女士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拿到司法救助金,正是得益于最高检、全国妇联下发的《关于深化开展关注困难妇女群体,加强司法救助活动的通知》以及相关司法救助“绿色通道”。

  为了维护特定群体权益,加强行政检察监督,检察机关持续聚焦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治安、婚姻登记等领域,将2022年部署的护航民生民利专项活动延长一年。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涉民生民利行政检察监督案件6.9万余件。

  为了依法化解群众涉法涉检的矛盾纠纷,健全检察环节信访工作法治化机制,最高检统一部署和深化应用12309检察服务热线系统,建立健全来电诉求转办、内部协调、督办回访等机制;探索建立“异地阅卷、互联网阅卷、现场阅卷”三位一体的律师阅卷服务保障制度;完善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法律监督机制。

  为更有效发现各领域案件线索,更好办理公益诉讼案件,最高检建设“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指导各级检察机关邀请志愿者参与和支持检察公益诉讼办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公益保护新格局。截至2023年底,全国检察机关共招募注册“益心为公”志愿者8.6万余人,志愿者通过平台提报各类线索1.9万余条。

  为人民服务!这是党绝对领导下的检察机关从革命年代延续至今的不变承诺。检察机关通过搭建“检察”与“人民”之间沟通的桥梁,让人民群众能随时“体验”检察为民的温度和速度。

  以“三种履职”确保“得实惠”的结果

  假冒知名品牌的护肝片、卸妆水、红酒、巧克力打虫药等堆满了仓库,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和网络平台,这些假货被销售到千家万户。2023年4月、6月,该案历经两次开庭;同年9月,售假团伙17人分别被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假药罪等罪名判处有期徒刑,各并处罚金。

  在办理案件的同时,检察机关还针对网络售假产业化、链条化的情况,引导公安机关深挖上下游的制假售假团伙8个,彻底斩断制假售假利益链。同时,由于案涉巧克力打虫药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立案审查后按程序向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移送民事公益诉讼线索。

  “食品、药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假冒产品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也损害作为权利人的企业的合法权益。近年来,由于线上销售的快速发展,社区团购、网络营销、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的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最高检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指出,新业态制假售假案件涉及生产采购、平台上架、营销推广、终端销售和快递运输等多个环节,检察机关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对于办案中发现的行业问题,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制定行业合规指引等方式,引导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在依法打击刑事犯罪的同时,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公益诉讼、司法救助等方式,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让人民群众“保安全”“得实惠”,正日渐成为新时代“为人民司法”的鲜明特征。

  江苏省江阴市检察院办理的王某某通过网络手段“隔空猥亵”实施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共涉及全国15个省市的25名未成年被害人,反映出某社交软件在平台注册认证、用户举报处理以及对聊天内容审核等方面存在管理漏洞。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检察机关坚持综合司法保护,重点关注案件背后的网络治理问题,灵活运用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检察提示函等监督方式,推动互联网企业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主体责任,共同维护未成年人网络合法权益。

  辽宁省凌海市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恶意欠薪案中,被告人柴某某拖欠587名农民工工资共计1015万余元,并且逃匿失联、隐瞒涉案资金去向,因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针对案件暴露出的相关部门对工程承包人资质审核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凌海市检察院向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提高建筑工程领域劳动保障监管能力和水平,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天亮向记者指出:“一年来,检察机关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办了很多可圈可点的案件。检察官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诠释了‘为人民司法’理念,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对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爱,以及在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方面,检察机关以高度的责任感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用实际行动把一个个‘小案’办成了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民心民生实事。”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