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静在“游学滨湖”夏令营活动中带领师生参观滨湖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这里的插图要换一下,这张内容比较复杂,小学生可能不感兴趣。”办公桌上铺满纸张,检察官正和助理捧着一本册子细心校对,一套名为《中小学法治教育学习手册》的读本即将“出炉”,很快就会占据校园法治课和广场普法的“C位”,而它的策划者就是于文静。
于文静所在的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检察院第三检察部,主要承担未成年人检察相关工作,部门人员少事务多,成员都是年轻女性。全国“青少年维权岗”、江苏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示范性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这支精干的队伍巾帼不让须眉,硕果累累。于文静自己也获得江苏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检察教官、无锡市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荣立三等功一次。
“未检工作比较特殊,办的不仅是案件,更是孩子成长中十分关键的转折点。”2022年,于文静接手了一起涉未成年人盗窃案。未成年人阿伟(化名)和几个朋友通过撬门的方式进入某烟酒店,盗走价值1万余元的香烟,销赃后阿伟分到1800元。“他上初中时就和社会不良人员交往,毕业后又做了大面积文身,找工作到处碰壁,加上父母监护缺位,没人关心、规劝他,他便自暴自弃,走上歪路。”见过阿伟后,于文静感慨道。
为了将阿伟拉回正轨,滨湖区检察院“蓝莲花”未检团队进行了充分的社会调查,围绕家庭监护、朋辈交往、不良行为等方面查明其犯罪原因、个性特点、行为方式。于文静发现,阿伟面对犯罪抱有侥幸心理,还有“父母不喜欢自己”“缺钱只能靠自己”等认知偏差。她同时注意到,这孩子对爷爷奶奶很孝顺,对父母也有感恩之心,而父母在教育上多说教打骂、少沟通理解,也是导致他犯罪的“导火索”之一。
找到症结后,于文静联合社工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设定“改变认知和行为”这一目标。她申请将阿伟纳入滨湖区检察院“沙海拾星”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治项目,由社工、心理咨询师对其进行辅导,由检察人员对其进行法治教育。同时,她将阿伟的父母纳入“把爱带回家”家庭教育指导项目,帮助他们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老师,最近我们阿伟表现得特别好。回家会主动帮忙做家务,还特别上进,现在正准备考挖掘机操作证。”阿伟不再出入酒吧等场所,定期参加读书分享日和社区志愿活动,努力学习挖掘机技术。在检察官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星光。该案获评江苏省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优秀帮教方案。
于文静常说:“‘护未’是一项充满爱的事业。社会上还有很多像阿伟那样的青少年,他们站在成长的十字路口,需要我们多想一层、多做一点,把他们带回正轨。”2020年以来,于文静和同事们一起切实维护涉罪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联合共青团、教育等部门开展“沙海拾星”“勇者自新”等行为偏差青少年分级分类教育矫治项目,帮助60余名行为偏差青少年顺利回归学校和社会。
带着精心准备的课件,包里装着法治读本和强制报告制度宣传册,心里想着要给涉案未成年人家属打电话做个回访,新移送来的案件仍有几个疑点要和同事讨论……每天,于文静马不停蹄奔走在“护未”第一线。从检八年如一日,初心不改“护未”情。
(本报通讯员石君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