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版:基层采风·现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一案四查”守护“半城烟火”
· 让“兵哥哥”安心服役
· 小学生法庭开庭了
· 20年土地所有权争议终化解
· “我们想明白了,检察官是值得信任的”
· 曾庆芳:“每一次接访都不能有丝毫懈怠”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07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曾庆芳:“每一次接访都不能有丝毫懈怠”
周晶晶 代琪

  

  

  

   曾庆芳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接待来访群众。

  早上8点半,湖北省武汉市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大厅里,一个老大娘颤巍巍地走到窗口:“同志,这是我们给检察官写的一封信,详细讲了我们对案件的想法和一些情况说明。我想交给检察官,但我老糊涂,把人家名字给忘了。”

  接待人员曾庆芳温和地回答:“没关系,我帮您查一下,您还记得涉案公司的名字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时买的那个产品。”“那嫌疑人的名字有记得的吗?”“我想想……”

  曾庆芳拨通案管部门的电话,凭着老人努力拼凑的片段查到案号和承办人姓名。她又电话联系承办人,简单沟通后转而对老人说:“您的情况我已经告诉办案人员了,您先把材料给我,这里写上您的手机号,一周内他们一定联系您。”

  这是曾庆芳普通一天的开始。她常说:“各种各样的信访诉求就像盲盒,无法预知,所以每一次接访、每一个回复都是实战。”自2005年来到12309检察服务中心,她已在信访接待岗位工作了18年,平均每年接待来访群众逾千人。从信访事项受理登记、台账整理、系统录入,到及时答疑解惑、释法说理,再到信访风险研判等,每个环节她都不允许自己有丝毫懈怠。

  打开曾庆芳的抽屉:白色的台账本上登记着各类来访信息,黄色便笺条用来记录待办事项,起钉器和订书机方便整理材料。上午的接待结束后,曾庆芳将老人的材料带到第四检察部,同时在便笺条上备注信访人姓名、诉求,贴在自己工位的显眼位置。“今天周五,下周一要记得再跟承办人落实一下。”

  第二周,还在接待室,老人如愿见到检察官,双方交流了近3个小时。临走时,老人特意跟曾庆芳告别:“闺女,谢谢你。今天能把话都说出来,我心里舒服多了。”

  “芳姐做事利落、目光坚定、声音洪亮,给人一种值得信赖的感觉。”今年刚到12309参与接访工作实训的新人文睿说。“接待来访时,她总能迅速对信访人提交的材料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进行审查,不符的告知需要补齐哪些手续,并明确告知各项时间节点。”“我们要让信访人既体会到检察‘速度’,又感受到检察‘温度’。”曾庆芳告诉文睿。

  有一次,一位外地信访人因医疗纠纷申请检察机关抗诉。他准备的材料堆满半边窗口,但最重要的法律文书却不见踪影。曾庆芳询问法院有无再审,他口音浓重,表述不清。曾庆芳一边帮他梳理材料,一边解释给材料分类的注意事项,最后在一堆病历中找到再审裁判书。信访人连连拱手,向曾庆芳表示感谢。

  “不是所有信访人都能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被抱怨、责怪甚至谩骂时有发生。这时,我会依法表明态度,指出信访人言行不当之处,然后尽可能用其能理解的话语耐心说理劝解。”

  一个80多岁的老人,因不满检察机关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书而多次来武汉市检察院上访。“检察院之前受理了我的材料,就是觉得我是对的啊,怎么现在就不支持了呢?”曾庆芳曾多次接待他,也知道他每次都是瞒着子女从养老院偷偷跑过来,便安抚道:“这个受理通知书就像您去医院挂的号,但这不等同于诊断结果呀。”见老人一言不发,曾庆芳轻拍他的肩劝道:“您赶紧回去吧,别让孩子们担心。路上小心,别坐错了车。”

  “有时信访人需要的只是一个情绪释放的出口,我会让他们感受到,检察机关是真心为他们考虑的。”曾庆芳说。

  (本报记者周晶晶 通讯员代琪)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