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检察官向市税务局送达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对当事人及时征收个人所得税。
“民间借贷执行案中的执行款利息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在开展执行检察监督时,我们发现这类税收漏征情况时有发生。通过构建涉税公益诉讼类案监督模型,筛查相关数据,梳理异常线索100余条,督促税务部门追缴税款160余万元。”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利用大数据监督模型办理的监督行政机关追缴税款系列案,让该院检察长孙亚直言“尝到了数字检察的甜头”。
利用大数据“碰撞”追回税款
2022年5月,该院在开展国有财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时,发现一起民间借贷执行案的被执行人韩某,有巨额民间借贷利息收入未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为尽快追缴这笔税款,该院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并向税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及时对韩某的利息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收到检察建议后,税务部门对韩某进行调查,告知其未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法律后果,最终韩某主动申报并于次月足额缴纳税款139万余元。
为破解民间借贷案件纳税监管难题,该院在成功办理个案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思维,构建民间借贷执行款利息所得税大数据监督模型。该模型将“民间借贷”“利息”“结案通知书”作为关键词,借助裁判文书网查询平台开展特征比对,梳理2021年辖区涉民间借贷已强制执行完毕案件,并同步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比对碰撞,精准查明有4人拿到执行款和利息但未申报纳税,遂将案件线索一并移交税务部门,督促税务部门成功追缴税款160余万元,并推动全市建立税款追征协作机制。
业务需求催生新兴“试验田”
“我们对数字检察有迫切需求。”作为南通市办案数量最多的基层检察院,如何从大量案件中发现法律监督线索是困扰已久的难题。据该院案管部门负责人介绍,该院一年办理各类案件约2500件,通过传统“个案为主、卷宗审查”的办案模式筛查监督线索,办案压力大且办案效率低。“办理韩某案的同时,我们梳理发现,辖区一年内的民间借贷纠纷就有700余件,靠人工逐本查阅卷宗的方式挖掘案件线索,耗时费力。”
数字检察提供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案:任何违法犯罪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运用大数据思维,对孤立信息进行比对碰撞就会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发现监督线索。该院将数字检察工作列入党组重点项目,对检察干警开展数字检察系列培训,以运用数字化技术为导向,培养具有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的检察官,提高其获取、运用、整合数据的能力。
为开拓好法律监督数据模型这块新兴“试验田”,该院成立数字检察专班,举行“金点子”数据监督模型创意大赛,让检察官分享他们在构建模型中的心得体会。“我们是办案的,搞技术是不是不务正业?”面对学习过程中部分检察官产生的疑惑,该院党组和数字检察专班及时组织意见分享会,回应检察官的困惑。“检察官的办案逻辑是最珍贵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大数据来实现、检验检察官的办案逻辑,让办案‘如虎添翼’。”
创设多种模型应用场景
在办理韩某案时,该院检察官发现,税务机关与法院、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多家职能部门存在信息不对称,税收存在监管盲区等问题,造成税款损失,检察机关在办案的同时,迫切需要融合上述各类数据信息开展类案监督。但以往相关数据分散在各部门,呈孤岛状态,检察机关难以获取。为打通数据信息壁垒,该院与辖区法院及各行政机关达成一致意见,建立裁判信息交换库和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信息交换库,为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创设最佳应用场景。
据了解,该院构建的民间借贷利息税监督模型在全市进行推广,接入30余万条信息,比对筛选出569条案件线索,立案20余件,督促追缴税款400余万元。在成功研发民间借贷利息税监督模型后,该院又围绕百姓关注的税收问题,利用大数据思维,在耕地占用税和环境保护税领域开展类案监督,形成了“检+税+N”的立体数据监督模式。
“在办理税收领域类案过程中,我们真切感受到,大数据思维至关重要。”孙亚介绍,该院通过立体数据监督模式,在开展耕地占用税类案监督领域,筛查3600余条行政处罚数据,梳理案件线索42条,确定较大数额的进行行政公益诉讼立案3件,追缴税款21万元;在开展环境保护税类案监督领域,筛查各类数据12万条,梳理案件线索16条,行政公益诉讼立案3件,追缴税款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