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法治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直播间里,主播能不能“想唱就唱”
· 消费者可以“顺手买”但商家不能“随意卖”
· 为诈骗分子做“地推”
· 接到“跑分”任务后上网搜索“洗钱犯罪量刑标准”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05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为诈骗分子做“地推”
5人因涉嫌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被公诉
潘志凡 周士梦

  本报讯(通讯员潘志凡 周士梦)“大鹅(毛绒玩具)要吗?扫码送大鹅!”最近,地铁口出现了这样的推销。做任务送小礼品,看似没什么风险,实际上,犯罪嫌疑人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诱导他人转发链接等信息至微信群中,以此实现“引流”,最终服务的还是电信网络诈骗。5月17日,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检察官对一起非法利用信息网络案出庭支持公诉,该案被告人西某等以玩偶为诱饵引导他人传播诈骗信息,致使数人被骗。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中,法院将择期宣判。

  “我当时手里缺钱,了解到做‘地推’可以挣钱,就在别人介绍下进了一个‘全国地推群’。”西某供述称,2022年9月,他在“全国地推群”结识了一名昵称为“尊神”(在逃)的人。经“尊神”介绍,西某同妻子陈某、亲戚朱某等5人来到上海,先后在虹口、闵行、浦东等多个区开展“地推”活动。每到一个地方,他们就冒充某知名文具品牌工作人员,谎称招聘组装圆珠笔和串珠子的兼职手工人,同时将目光瞄准那些对毛绒玩具感兴趣的人,以免费赠送“大鹅”等毛绒玩具为诱饵,引导路人将“手工活招聘信息”分享到自己的微信群。

  “该群人数必须大于35,才可以领一个毛绒玩具,最少要转发至1个群,最多10个群。随后我们还要删除发布人手机内的群聊信息,并且用视频记录,这样才算成功一个。”朱某说,删除群聊记录是为了防止对方意识到不对劲后将信息撤回。如果信息被撤回,他们就白忙活了。每天任务结束后,会有人以虚拟货币或支付宝口令红包的形式与他们结算工资,网购毛绒玩具的费用也可报销。

  2022年10月,徐女士、王女士等人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个名为“手工活招聘信息”的在线文档,便按照文档指引下载注册App,并被逐步诱导进入另一个微信聊天群,在群里,有人不断强调只有刷单才能接到做手工活的兼职。在群管理员引导下,她们开始进行刷单(先自行下单购买商品,再由商家返还本金和佣金)。起初几单,徐女士等人很快就收到了佣金,但等到第5单开始就再没收到本金和佣金,她们才意识到被骗,于是报了警。

  经查,西某等人先后通过微信群聊向7000余人发送诈骗信息,致使徐女士、王女士等人因参与刷单被骗取钱款共计20余万元。

  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西某等5人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帮助,情节严重,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分别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追究刑事责任,遂对5人提起公诉。

  ●检察官提醒

  网络刷单诈骗形式不断翻新,但其本质并未改变。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诱惑背后藏陷阱。刷单本身就是违法的,不要相信“先充值后返利”或要求垫资的兼职任务。同时,要保护好个人手机等电子产品,不要被蝇头小利蒙蔽,成为他人行骗的工具。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