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法治中国两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防网络沉迷,检察公益诉讼大有可为
· 有效防范、打击网络暴力
· 加强外卖骑手权益保障
· 让城市河道不再“下雨就黑”
· 强化海洋生态环境司法保护
· 整合职能加强协作促进知识产权保护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03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代表委员表示——
防网络沉迷,检察公益诉讼大有可为
于潇 满宁 蒋长顺 戴小巍

  

  

  

   王莉代表

  

  

  

   李秋代表

  

  

  

   贾海洋委员

  

  

  

   雷春华代表

  “在有关部门推动下,确实感受到未成年‘低头族’明显减少,防网络沉迷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有一些落实不力之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襄阳市环卫管理处襄城公厕公司党支部书记王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是一项社会治理的大题,依然任重道远。

  3月4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未成年人网络空间合法权益”这一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代表委员认为,保护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防止其沉迷网络,要持续优化“青少年模式”,探索建立统一有效的限制条件。与此同时,在防网络沉迷工作中,检察公益诉讼大有可为,以司法保护融入推动其他保护,可以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得更实。

  “青少年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不仅影响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导致学习成绩不佳,严重的还会诱发违法犯罪。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原因,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密切相关,这是一道综合治理的大题。”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表示,落实好防网络沉迷,关系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这是件大事。

  李秋代表特意提到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沉迷网络,对留守儿童的伤害更大。由于缺乏父母陪伴和管教,爷爷、奶奶等长辈往往管束不到位,也没有能力引导孙辈正确使用手机。”

  记者了解到,“青少年模式”是近年来在有关部门推动下形成的旨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有效制度,一般而言,进入“青少年模式”后,使用时长、浏览内容、操作权限等都会受到限制,退出或者进入,都需要输入密码。

  然而,“青少年模式”并非一劳永逸之举,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青少年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王莉代表建议,要综合运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识别,借助人脸识别、大数据等,构建全方位的“青少年模式”,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以网络短视频为例,王莉代表建议,做好短视频的防沉迷,还要在“青少年模式”之下实现短视频内容的细分。“16岁的孩子与8岁的孩子,对于短视频的需求是不同的。”她说。

  设立统一的“青少年模式”标准

  在防网络沉迷工作中,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沈阳市委会主委、辽宁省沈阳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贾海洋也将重点放在了短视频上。

  “短视频以其趣味性等优势,拓展了未成年人的学习、娱乐方式,但同时也极易引发网络沉迷。”贾海洋委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将提交《关于规范互联网各类短视频平台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提案》,就“短视频防沉迷”提出建议。

  贾海洋委员对短视频进行了仔细的调研。“网络短视频可分为‘单体型’和‘嵌入型’两种类型。”他解释说,前者较为单纯,存在短视频浏览等平台;后者则是“嵌入”在具有社交功能平台上的一类视频,具有较强的社交属性。

  由于各平台在“青少年模式”方面并无强制性标准,所以导致不同平台“青少年模式”的时长限制、内容类型等规定不一,特别是在一些“嵌入型”短视频平台,开启“青少年模式”后,未成年人仍然可以在聊天页面观看视频。

  为此,贾海洋委员建议,要继续完善“青少年模式”,探索“青少年模式”统一标准,从严管理,如此才能将未成年人防网络沉迷落到实处。

  疏堵结合,让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走出来

  “据我了解,针对小学生沉迷网络引发的问题,湖北省宜昌市检察机关做了不少工作。检察干警多次走进中小学校开展座谈,邀请家长一并参与座谈、面对面宣讲,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网络。”采访中,全国人大代表、宜昌金宝乐器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整音师雷春华对检察工作给予肯定。

  李秋代表特别指出,检察机关要加强面向农村儿童的普法工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和心理干预。防网络沉迷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标本兼治、综合施治。

  “已有的检察实践具有启发意义。”了解到有地方检察机关就网络沉迷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李秋代表表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件大事,事关公共利益,检察机关可以进一步有所作为。通过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推动升级防网络沉迷技术,构建健康的网络环境。

  采访中,代表委员还表示,既要堵好防网络沉迷存在的漏洞,也要做好正向、积极内容的供给,疏堵同时发力。

  雷春华代表表示,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这是引导未成年人告别网络沉迷的治本之策。

  “建议家长朋友引导孩子树立多元健康的兴趣爱好,一些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不仅能传授技能,更能陶冶情操、培养健康心理、树立正确价值观,能够让孩子们有效地远离网络不良信息和网络游戏。也要及时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建设,一味禁止并不能解决问题,要培养未成年人积极、健康的爱好,自觉抵制网络诱惑。”王莉代表说。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