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一对夫妻多次请托给孩子办转学,但每次临近成功,都遭到“陈校长”“吴局长”“李老师”等人的闭门羹,最终,夫妻二人明白了请托的中间人其实是个骗子,可这场骗局却导致孩子两年多没学上。近日,经上海市嘉定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朱某有期徒刑八年六个月,并处罚金4万元。
为办转学四处找“门路”
陈女士和丈夫丁先生为了让儿子转入心仪的小学,操碎了心。2018年12月,四处打听之后,他们得知朋友宋某有渠道可以帮忙。经微信联系,宋某答应帮忙去试试,并顺势向丁先生推荐了几所优质小学。丁先生和陈女士看到他们心仪已久的学校在推荐列表里,立刻把学校定了下来。
随后,宋某联系到了做国际教育培训的好友朱某,朱某在得知宋某的诉求后一口答应下来,称自己有“门路”,让宋某转告家长安心等待好消息。
没过几天,朱某便告诉宋某她已经联系到了“王教委”,对方愿意帮忙,但是需要37万元的请托费。宋某将这一情况转告丁先生,丁先生和陈女士为尽早解决儿子转学的“心病”,迅速将钱转了过去。然而,夫妻二人最终得知他们心仪的学校本学期并没有转学名额,于是在多次催促后,钱款被原路返还。
每次办入学手续都找不到人
这件事本已结束,但是朱某并不甘心,称可以换一所学校,并表示需要45万元的请托费。为了让陈女士夫妻相信自己有能力办妥此事,朱某又注册了数个微信账号,分别冒充“陈校长”“吴局长”“李老师”等人,并将这些微信号推荐给了陈女士。陈女士信以为真,和丈夫凑齐了这笔钱,陆续转到了朱某提供的账户中。
此后,陈女士夫妻开始了无止境的等待。其间,陈女士时常询问办理情况,朱某要么回复“在办理”,要么回复“快好了”。为了稳住陈女士,朱某使用“陈校长”的微信账号给陈女士发送了一条消息,通知陈女士夫妻可以拿着材料去学校办手续。陈女士夫妻很高兴,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学校门口,却被“陈校长”告知正在开会,让他们下次再来。
此后,朱某轮流使用“陈校长”“吴局长”“李老师”的微信号给陈女士夫妻发信息,内容几乎都是通知他们拿材料去学校办理手续。然而,陈女士每一次都吃闭门羹,“陈校长”“吴局长”“李老师”以生病、开会、车子坏了等一系列理由拒绝见面。在此期间,朱某数次假装陪同他们一起去学校办理手续,但是结局还是一样。
2022年1月,朱某用“李老师”的微信号给陈女士发送了让其于1月11日下午带材料前去学校办理入学手续的通知。到了办理入学手续那天,陈女士叫了朱某一起陪同,但“李老师”一直没来接待他们。两人在学校门口从下午3点多等到了晚上8点多,一直没有联系上“李老师”。
朱某以为陈女士会就此作罢,但陈女士回想起多次吃闭门羹的经历,意识到自己被骗,于是当场打电话报警。这时,朱某也假意声称要打电话报警,让公安机关查个明白。
骗局水落石出
“我的孩子已经两年多没有上学了,我现在也不确定孩子的学籍到底在哪儿,还被骗了45万元……”陈女士向警方陈述。然而,朱某却表示陈女士没有被骗钱,双方各执一词。随后,经公安机关调查,民警将朱某抓获归案。
2022年4月12日,该案被移送嘉定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在检察官讯问时,朱某还在想方设法伪装,声称自己已委托“陈校长”“吴局长”等人办理转学事宜,且钱款都已经转入一名周姓男子的账户。经查,检察官发现朱某本人并无“门路”帮被害人办理转学,所谓的“陈校长”“吴局长”等人均系朱某一人分饰扮演,并伪造聊天记录拖延。关于钱款的去向,检察官发现朱某在收款后,确实将账户中的部分钱款转入周姓男子的账户,但这些钱款均是用于偿还债务,与办理转学毫无关联。
此外,朱某还辩称自己有偿还能力。但检察官发现,朱某债台高筑,欠款已达八九百万元,且她被抓获时,银行账户余额仅有50余元。自始至终,朱某都在撒谎。
嘉定区检察院经审查认为,朱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数额巨大,遂以涉嫌诈骗罪对朱某提起公诉。近日,法院作出如上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