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版:绿海·风景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每一片雪花都有年的温度
· 腊月记忆
· 年画
· 年味悠长
· 风与阳光
· 中国年(外二首)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01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腊月记忆
刘家云

  时令一入腊月,人们就开始紧张而有序地忙活着“腊事”,并以过年的方式,为即将过去的一年作注脚,为新一年的到来精心筹划。

  “腊事”始于腊八日。腊八日得喝腊八粥,这习俗延续了千百年,有说是为了纪念岳飞,有说是为了纪念朱元璋,亦有说与佛陀成佛相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这里要说的不是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是腊八粥食材多、熬制时间长。食材含糯米、小米、芝麻、苡仁、桂圆、红枣、香菇、莲子和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不一而足。家中有的、平时舍不得吃的,这时都得拿出来;没有的,得到超市去买,全部备齐需要费一番周折。考虑到腊八粥香甜可口、营养丰富且带着美好的祝愿,每家每户还是不厌其烦,辛苦并快乐着。

  在以前的日子,为每个家庭成员特别是小孩缝制一两件新衣,预示着一年更比一年好,也是必不可少的“腊事”之一。在家乡鄂东南,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大人盼种田,细伢盼过年。”大人之所以盼种田,是因为田种下去了,就种下了希望;细伢之所以盼过年,则是因为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还可得到现在看来不值一提的压岁钱。每到年关,即便是再穷的家庭,也要翻出箱子底中平时家庭成员做满月时从亲戚家收的几段布,或到供销社去扯点,让每个家庭成员以“一身新”去迎接新春佳节。

  还记得那个时候,乡下裁缝最忙。他们被请到每家每户,专心在主家缝制衣服,在主家吃,还可得到微薄的工钱;主家实在拿不出工钱的,就让生产队记工员拨一个劳动日的10个工分给裁缝。记得有一年,父亲让村中一位老裁缝为我和弟弟一人缝制了一件棉袄,让我们高兴了好几天。这两件棉袄我们各穿了好几年,直到随着身体的快速成长,实在穿不下了才不得不丢弃。

  腌制腊鱼腊肉是腊月最重要的“腊事”。现在物资丰富了,不仅要腌制腊鱼腊肉,还要腌制腊香肠、腊猪腿猪首、腊排骨、腊鸡腊鸭。似乎腊味是过年的象征,年货中若少了腊味就不像过年了。也难怪,腊肉炒菜苔、腊肉炒蒜苗、腊肉煮豆角、腊鱼块蒸豆豉、腊排骨或腊鸡腊鸭炖汤,无论哪一道菜,都别有一番风味,让人味蕾大开。这也是腊制品多少年来成为城乡腊月一道道独特风景的原因所在。

  “腊事”最集中的时间段,当在小年之后至三十日这一周左右的时间。当时,有这样的顺口溜:“二十三,打土尘;二十四,送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鱼肉;二十七,洗金漆;二十八,刜鸡鸭;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鼎罐咵。”从腊月廿三到除夕,每天都有事,而且多少年来其日程以忙年歌、顺口溜方式,约定俗成。这里的“打土尘”是指,每家每户要在这一天给家里里里外外来一次大扫除,让家更整洁,也让即将来拜年的客人看得更舒服、顺眼。“送灶神”不仅是对“灶神”的一种尊重,寄托着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亦是为了防火烛,为了消防安全。“打豆腐”“办鱼肉”“刜鸡鸭”是为了置办年货;“洗金漆”是洗澡剃头穿新衣,“家家有”“鼎罐咵”则是一种自豪和满足,一种无尽的喜悦和享受。

  这么多“腊事”,说到底,还是为了过一个干净、卫生、安全、丰盛、祥和的新春佳节。如今生活好了,年货更丰盛了,腊事或有些小变化,但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寄托一如既往。

  (作者单位:湖北省大冶市人民检察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