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版:检察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一场辣味十足的现场考试
· 打通乡村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米”
· 公益诉讼助力“稻花香”
· 出台工作指引规范不起诉案件非刑罚处罚
· 召开发布会通报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 建立检法协作机制保护知识产权
· 图片新闻
· “伤人窨井”问题解决了
· 充电桩与天然气管道的距离不到15厘米
· 补强快递三轮车的管理短板
· 打破执行僵局 实现事了人和
· 哈尔滨道外:强化类案监督扎实推进“断卡”行动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2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充电桩与天然气管道的距离不到15厘米
上海宝山:邀请专业“外脑”参与办案推动充电设施规范设置
潘志凡 金玮菁

  本报讯(通讯员潘志凡 金玮菁)“经现场查看,相关居民楼北侧与天然气输气管道间距小于15厘米的充电设施已拆除,集中充电设施旁也已配备了消防器材。”近日,上海市宝山区检察院对一起涉居民生活安全公益诉讼案进行“回头看”,并将情况反馈给人民监督员。

  今年1月初,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了宝山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的注意,某小区在居民厨房外墙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影响公共安全。经走访,检察官发现这里的相邻两个小区均将充电设施安装在居民楼一楼的外墙上,充电场所未配备消防设施;部分充电设施与天然气输气管道平行安装,垂直距离小于15厘米,设计不规范……针对这些可能危及居民生活安全的问题,该院决定启动公益诉讼立案调查程序。

  考虑到案件涉及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安装、消防安全等专业领域,该院邀请了两名从事消防安全管理的人民监督员参与办案。在充分听取人民监督员的意见建议后,该院依法向属地政府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辖区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管理职责,及时妥善处置两个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设置不规范问题。

  属地政府收到检察建议后,第一时间研究整改措施,却发现面临重重困难。原来,两个小区属于老旧小区,现有公共区域已无空间进行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改造,若全部拆除,则又会面临“飞线充电”的风险。同时,整改充电设施距离天然气管道过近等消防安全问题较为专业,如贸然整改,后续可能无法通过消防安全评估。

  整改难题如何破解?8月17日,承办检察官邀请曾参与案件调查的人民监督员,并联合区消防救援支队、区燃气管理所、燃气公司等单位,与属地政府相关负责人一同到涉案小区召开现场磋商会。在了解业委会、居委会代表和物业方面的诉求后,多家单位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点位提出了整改意见。

  日前,该院在对涉案小区“回头看”时发现,检察建议所列内容均已整改完毕。属地政府表示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现存和新增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定期监督检查,各居委会也将成立由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者组成的自查队伍定期自查。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