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声音周刊·建言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传承农耕文化 推动乡村振兴
· 为特色产业发展解难题
· “森林检察官”护美绿水青山
· 科技赋能非羁押人员监管
· 以十份检察建议助力守护烈士荣光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0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传统农耕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的生态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内容,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我建议积极传承发扬农耕文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
传承农耕文化 推动乡村振兴
王能干 刘怡廷 杨运红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大冶市保安镇农科村党总支书记 王能干

  文化是民族之魂,而农耕文化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发扬光大。

  7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强调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我是一名农民,深知农耕文化博大精深、内涵深刻。今年全国两会上,我提交了《传承农耕文化,弘扬血脉基因》的建议。

  从庭院民宅、古村深巷的乡村景观,到不违农时、顺天应时的耕作实践;从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生态理念,到耕读传家、邻里和睦的文化理念……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乡土生活、农业生产中,孕育出“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农耕文化。

  如今,乡村振兴战略正在举全党全社会之力予以全面推进,传统农耕文化所蕴含的农业智慧与生态理念,与以“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为总目标的乡村振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我认为,持续挖掘发扬农耕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让乡风文明成为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当其时。

  我所在的农科村曾经是一个两港三汊的滩涂地、四省八县的移民村,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和乡亲们的齐心协力,我们村逐渐蜕变为花香四溢的生态村和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里的路修好了,环境变美了,村民的口袋也鼓起来,但是随之而来的却是我们的农耕文化的渐渐流失,许多年轻人不知“二十四节气”,更不明“忠恕孝悌廉”等传统文化的内涵。我认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传承保护农耕文化迫在眉睫。

  为了将传统文化更好融入现代生活,我建议,一是国家设立农耕文化研究机构,系统收集、发掘、研究、传播农耕文化,为社会提供学习遵循。二是让农耕文化“走进”校园,出现在学生的教科书中。三是各级文化馆设立农耕文化专区,将农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成传承弘扬农耕文化的重要阵地。四是新时代文明创建要注重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五是号召家庭重视农耕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就接触到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感知中国农耕文化的魅力。

  传承发展农耕文化,让悠久的农耕文化在新时代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和风采,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丰厚的精神文化滋养,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农耕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本报记者刘怡廷 通讯员杨运红 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检察日报社简介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