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版:学术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刑事司法应坚持罪责实质评价
· 唐律“化外人相犯”条不属国际私法范畴
· 我国隐私制度应具有自己的特征
· 刑事诉讼:如何平等保护非公经济
· “法感情”缘何在德语中流行
· 【公告】
 
正义网 | 返回检察日报首页 | 检察日报检索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09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吴伟光:
我国隐私制度应具有自己的特征
关仕新

  

  

  

  隐私利益的产生与竞争有直接的关系,是社会成员在竞争过程中对独占信息利益的追求而产生的利益关切。而人类为了竞争的目的又形成了合作性的社会群体,在某一社会群体中既有竞争关系也有合作关系,隐私权便是对社会成员在某一社会群体中的合法的隐私利益的保护。由于社会群体的形成、发展和竞争环境的不同,美国和欧洲国家形成了明显不同的隐私权观念和制度设计。美国是从下到上的对隐私的弱保护模式,表现为区块立法的功利主义特征。而欧洲是从上到下的对隐私的强保护模式,表现为统一立法的自然权利主义特征。我国的隐私权制度既不同于美国的模式,也不同于欧洲的模式,其目标是为了提高我国社会的整合程度和治理效率,降低社会内生成本以构建公平、和谐的社会,尤其是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更应该有自己的特征和价值观。

  (以上依据《中国法学》《法学》《当代法学》,关仕新选辑)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采编人员
正义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 1998-2008,all rights reserved